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4、劳动关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争议的预防处理工作薄弱,协调劳动关系难度增大。

  5、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落后,不能适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措施

  (一)“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西宁实际,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长效和谐机制,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全面维权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和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在推进各项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规划统计、信息网络、监督系统、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努力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西宁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十一五”的目标任务

  总体指标:“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城镇新增就业 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50万人(次),到“十一五”期末,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

  1、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平衡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统筹安排就业、再就业和调控失业的工作,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兼顾做好新生劳动力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结合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立足市情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转变,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力。建立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机制,综合运用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提高吸纳就业能力;统筹兼顾,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建立以城乡统筹就业为基础的就业服务制度、培训制度和维护合法权益制度;以人为本,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强失业调控,从源头上控制失业增量,使失业增长势头放缓;为建立健全我市社会保障及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加强职业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相互促进,创造条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西宁市外来劳动力市场、西宁市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西宁市藏地毯产业技能职业培训基地和西宁市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与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保险关系可接续。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2010年,全市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6.7万人。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和信息化建设,到2010年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