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审计技术、改进审计方法是推进教育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手段。审计转型是对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一种挑战,从审计立项到审计报告的撰写都会有新的要求。所以,多元化的审计技术方法相结合是审计转型后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审计中要灵活运用现代审计方式,使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和其它审计方式有机结合。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合理使用统计分析、询问和现场观察,实现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对预算资金收支、流向的实时监控和信贷资金的风险预警评估。审计报告要准确地揭示问题和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并注重后续审计。
三、加强协调指导,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真正树立管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由单纯的检查监督转变为控制服务上来;要确立“以内涵发展为中心,以管理效益审计为方向,以强化内部控制为重点,以促进事业发展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思路;要坚持从分析风险入手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程序,以财务审计和业务管理流程为审计路径,把检查和改善教育部门和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核心。要通过内部审计管理理念的创新,为实现全面转型打下基础。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探索和有计划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要求,在继续深化财务收支审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基本建设过程审计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单位实际,每年选取个别影响管理水平和效益提高的审计项目,积极探索和有计划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要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初步探索和建立起适应教育部门和单位实际的管理效益审计的路子和技术方法。
近一两年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工作,一是要审慎选择审计项目和审计形式。重点抓住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资产流失或引起较大经济纠纷的经济活动开展效益审计;审计形式以审计调查为主,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实施专项的管理效益审计。二是要认真研究实际技术方法。包括深入进行审前调查,找出项目关键控制部位和重要失控点,全面掌握情况和文件资料;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突出,人员分工合理,时间安排恰当;做好具体审计实施工作,要按照审计工作目标,落实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程序。三是认真研究审计评价标准。要坚持审慎评价原则,突出重要方面,强化证据支撑,力求准确恰当,适当留有余地。四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外部、主观、客观、机制体制、管理制度和方式、技术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产生原因和症结,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单位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改进管理、提升标准,加快事业发展。五是充分利用管理效益审计成果。加大审计成果利用力度,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组织交流和推广典型案例,对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通过恰当方式警示所属单位,起到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