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二)综合性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面临的升学与就业等现实问题,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未来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认知、职业领域探索、职业权益保障、职业生涯准备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三)探究性
  本课程紧密结合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以观察、访谈、讨论、分享、体验等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实践性
  本课程以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人生和职业理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促进学生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是本课程的任务
  随着身心发展、生活领域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是,他们对社会和自我缺乏足够的了解。本课程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的素质和潜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价值观的需要,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当代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九年级学生在升学与就业等方面做好心理、能力准备,是九年级学生进行人生第一次选择前的必修课。
  (三)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主动探索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本课程把正确的价值导向蕴涵于学生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进行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指导意见》根据课程的设计目标,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初中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整合社会人才需求、未来就业形势、生涯发展认知、社会职业探索、人生权益保障、生涯发展规划等内容。指导意见的设计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志向,了解各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和职业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职业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需求统一起来,进行初步的生涯发展规划,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追求生命价值。
  2.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
  3.热爱人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热爱劳动,尊重平凡劳动者。
  5.热爱科学,乐于创造性劳动。
  6.热爱岗位,遵从职业道德。
  7.热爱集体,培养团队精神。
  8.尊重规则,重视权利与义务。
  (二)能力
  1.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2.培养观察、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3.培养适应未来职业生活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4.训练搜集、分析升学、就业相关信息的能力。
  5.训练“自我推荐”和求职的基本技能。
  6.训练运用法律法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知识
  1.了解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发展课题。
  2.了解各行各业的平凡劳动对于维系人类文明的意义。
  3.了解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4.了解现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5.知道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及未来的就业形势。
  6.知道我国的劳动法规及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政策。
  7.理解个人志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8.理解学业、就业、职业选择与生命价值实现的关系。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

  一、生涯发展认知
  (一)个人与社会
  目标:
  了解人生不能“无群”,理解个人与社会互相依存的关系。
  了解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个体生命成长过程对他人与社会的依赖,知道自己的成长包含了许多社会成员的劳动与奉献。

2.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摆正个人在生活中的位置。

3.知道感恩,懂得回报。

◆寻找成长过程中所有爱过、关心过、帮助过、服务过自己的人,讨论“谁给了我们生命,谁呵护我们成长”。

◆探讨成人、成才与回报社会的关系。



  (二)生涯与职业
  目标:
  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理解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好适应角色变化的心理准备。
  了解职业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性,理解学业与职业的关系,找准职业生涯的起点。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人的生命周期,迎接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

2.理解职业生涯与实现生命价值的关系,确立报效国家、实现人生价值的志向。

3.理解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找准职业生涯的起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拟订采访提纲,访问一位熟悉的长辈,描绘他的职业经历,并分享访问过程的收获。

◆运用已知的生涯发展知识,探索现阶段生涯发展的任务。

◆讨论“未来10年,我们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了解今天努力的方向。


  (三)劳动与职业
  目标:
  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理解职业生涯的本质是有价值的社会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职业活动的共同特征,理解不同的职业活动与满足社会需求的关系。

2.知道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劳动和作为人生幸福之源的劳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劳动的价值。

3.理解劳动与回报的关系,树立以劳动奉献为荣的价值观。

◆观察不同的职业活动,找出职业活动的本质特征。

 

◆进行职业调查,并对不同职业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状况进行归纳。

   

◆“体验普通劳动者的一天”,通过“寻找生活中最受尊敬的人”,理解劳动奉献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四)个性与职业
  目标:
  了解职业的特性和自己的“个性”,做好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尝试进行职业与个性的最佳匹配。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不同职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了解我国现有的职业标准。

2.知道自身的兴趣和志向、客观评价自身能力。

3.理解个性与职业的关系,尝试进行职业与个性的最佳匹配。

4.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选择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讨论“什么样的职业是好职业”,进行观点碰撞。

 

◆调查父母对自身的职业满意度,了解其原因。

◆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分享对不同职业角色的理解。

 

◆运用已知的职业分类和个性分类的知识,尝试进行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二、社会职业探究
  (一)职业类别与就业现状
  目标:
  了解现代社会主要的职业类别,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分工。
  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现状,做好参与职业竞争的心理准备。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我国目前的职业类别。

2.了解当前就业状况。

3.了解不同行业优秀人才成长经历,总结成功人士职业生涯的经验。

4.理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正确对待职业分工。

◆进行现代职业大搜索,制作就业人员职业分布图,分享搜寻结果。

◆收集、交流劳动模范的事迹,领悟他们成功的经验。



  (二)新兴行业与热门职业
  目标:
  知道新兴行业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乐观看待新的职业发展趋势。
  理解新兴行业与热门职业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待热门职业。。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了解社会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社会新兴行业的特点。

2.理解新兴行业与热门职业间的关系,辨证地看待热门职业,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调查当前出现的新兴行业,讨论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

◆访问有关专业人士,讨论交流对热门职业的认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