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维护社会安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4.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骗术,防止被骗、被拐卖。
5.学会一些应对敲诈、抢劫、绑架、恐吓和性侵犯等突发事件的方法、技能,避免和减轻特定伤害。
6.了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技能。
| 开展一次讨论交流活动,主要围绕“哪些场所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等问题展开讨论。
收集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介绍和揭露的一些骗术,总结这些骗术的共同特征,并讨论我们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开展一次以“防范侵扰 保护自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