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发改委牵头,建立投资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和企业收费定期通报制度,坚决查处各类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7、加快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建设。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公正透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政府文件和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本单位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审批事项、各种事项的申报条件和材料、办事依据、办结时限、工作纪律、服务承诺、监督投诉方式等,并公开发展规划、产业导向、重点招商项目和城市规划等资源性信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务信息社会共享。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公开收费的依据、项目和标准。
8、加快激励创业的人才环境建设。加强招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市招商部门的统一组织规划下,层层开展招商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造就出一支层次高、业务强、方式多、能奉献、锲而不舍的招商引资队伍。加强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各级劳动部门要制定专业人才和富余劳动力供求指导目录,及时发布信息,做好供求衔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绿色通道的建设,对在我市创业、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9、加快多元化的融资环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以各种合法形式和途径进入金融领域,实现融资主体、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省外金融机构进驻和参与金融市场竞争;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扩大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从2009年开始,逐年增加西宁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各区、县要在已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基础上,继续注入资本金。每年对新引进的(不含原有企业扩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并正式投产的工业项目和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优先提供一定额度的担保贷款。市、区(县)两级中小企业中心提供的担保贷款由市、区(县)两级财政给予适度额度的贴息。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10、加快吸引力较强的招商环境建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各项制度,由市招商部门牵头,制定《西宁市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做到定期服务、定人服务、全程跟踪,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听取和解决问题,把服务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招商部门要与土地部门配合,做好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用地的储备工作,避免出现因无法落实用地致使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流失的现象。加快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11、加快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中对外来投资者所提要求作出的承诺一定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谁承诺谁兑现。凡因不履行承诺而带来不良后果的,由纪检监察部门追究承诺单位主要领导人的责任。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以金融部门为主,招商部门协助,对税务、工商、银行、司法等其他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起互联、共享的电子网络信用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咨询服务。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数据库,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