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全省散装水泥2006年工作情况的通报和做好2007年工作的通知
(鄂建文[2007]78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散装水泥办公室:
在各地政府和散装水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散装水泥工作者共同努力,2006年我省散装水泥工作再上新台阶;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1851万吨,比2005年增长34.76%;水泥散装率达到36.23%,比2005年提高5.79个百分点。散装水泥供应量排在前五位的是武汉市346万吨、黄石市341万吨、荆门市286万吨、宜昌市213万吨、鄂州市173万吨;水泥散装率排在前五位的是黄冈市55.27%、鄂州市51.15%、武汉市48.28%、十堰市44.28%、襄樊市39.26%。
一、2006年我省散装水泥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2006年散装水泥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散装水泥增长速度快于水泥产量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省水泥总产量达到5109万吨,比2005年增长13.21%。相比之下,散装水泥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水泥总产量增长速度近22个百分点。
(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量增长幅度较大,黄冈市、十堰市、鄂州市分别比2005年增长129.96%、105.91%、103.04%。随州市、鄂州市、黄冈市水泥散装率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2005年提高29.3、25.15和23.26个百分点。
(三)城市“禁现”工作全面展开。2006年,新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点)18个,有10个市在城市城区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有4个市州开始建设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全面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散装水泥的发展。
(四)发展散装水泥带来了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效地带动了资源综合利用。一年来为国家节省木材59万立方米,节煤14万吨,节电1.3亿度,节水2100万吨,减少水泥损失9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7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8.1亿元。
二、当前散装水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散装水泥稳步发展,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水泥散装率较低,一些市散装率出现下降,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困难较多。个别地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有些市违背国家专项资金政策,擅自对水泥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进行减免,加大了专项资金的征收难度,影响了散装水泥发展。
各市州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和散装水泥办公室要在认真总结2006年工作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围绕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积极做好2007年的散装水泥工作,将发展散装水泥与节能降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开拓进取,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