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对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学校教务处或教科室必须组织教师开展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广泛运用示范课例和优秀教案等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采取观摩、研讨、说课、专题讲座、课例分析、教学评比、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并融入学校日常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引导教师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对接收到的课程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选择、整合、编排和再加工,鼓励教师自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立远程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以湖北教育信息网(地网)平台为载体,组织教师参与远程教学、教研活动。
9、对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手段开展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项目学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措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手段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每人不少于10课时。充分利用卫星播放的教师发展资源和培训教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扩展教育教学思路。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每学期不少于4次,不断提高教师在网络条件下收集、分析、整合、应用信息的能力。
10、对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基本要求。面向当地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教育等,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项目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为农服务的教育培训和文化共享活动。
11、对应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校本管理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项目学校,要努力运用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2、对提高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通过培训和应用实践,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远程教育开展教学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农村教学点所有教师能熟练掌握光盘播放并组织教学。所有农村中小学100%以上的教师做到“能用”,即:会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会播放“空中课堂”,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和上课。农村小学60%以上的教师、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初中80%以上的教师做到“会用”。即会制作电子教案、会组织和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会修改或开发简单教学课件。学校必须把提高教师的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或教职工管理条例。
13、建立和健全远程教育的相关制度。各中小学项目学校必须建立和健全保障远程教育应用的相关制度,内容包括:项目学校工作职责,项目管理员工作职责、远程教育教室和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远程教育资源接受和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检查考评制度、远程教育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教师应用能力评价与考核制度等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14、对远程教育应用效果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教师承载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能力有较大提升。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力推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15、评价和奖惩办法。各级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和附录的《评价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学校组织检查评估或专项督导,形成激励机制和刚性约束机制。各项目学校必须按照上述要求,定期进行自评和自查,切实落实各项“应用”的措施,提高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评价采用现场检查、查阅各项记载和账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要把评估的结果作为对学校教育目标考核和奖励先进单位的依据,作为奖励性投入和新项目立项的依据。对“应用”不力,造成设施设备闲置的项目学校要追究校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