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2009修订)

  (20)

C36
  疾病防治
  (20)

1.督促家长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3)

2.按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

3.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3)
  4.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每周对玩具消毒,被褥常洗常晒,幼儿杯巾每日消毒,餐具每餐清洗消毒。保持玩具、图书清洁卫生(3)

5.对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肥胖、先心病、哮喘、癫痫等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2)
  6.发现传染病时,应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爆发和续发。(2)

7.对发生传染病儿童的班级要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不能有任何人员流动,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2)

8.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卫生部、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国家教委)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居室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使疫点无害化。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

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问卷。

免疫手册及统计分析资料、消毒记录、疾病防治资料、专案管理资料、宣传教育资料、疾病统计分析资料、幼儿体育锻炼统计及分析资料等。



  A4环境创设与教育教学(100分X0.2)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评价指标及分值

指标依据

评估要点与方法

查阅资料

A4
  环


  育
  教
  学
  (100)

B16
  教

(20)

C37

精神环境 (8)

1.全园营造了安全、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幼儿有安全感与心理自由感。幼儿表现轻松愉快,同伴之间能友好交往。(3)

2.教师尊重、接纳每一位幼儿,能以适宜的、支持性的方式回应幼儿;能为幼儿间的交往创设适宜的支持性环境。(3)

3.教师之间平等和谐,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国家教育部)

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访谈。

环境创设的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

C38

物质环境
  (8)

1.室内整洁卫生,光线充足,温度控制适宜。(2)

2.活动空间布置合理,设施设备、活动材料摆放有序,材料种类、数量适宜。(4)

3.有能反映主题活动进程的主题墙。(2)

C39

环境布置

(4)

1.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1)符合阶段性教育目标的要求。(1)

2.环境布置美观、适度,幼儿参与程度高。展示的幼儿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个性。展示的高度大多以幼儿的水平视线为标准。(2)

B17

(10)

 

C40

计划制订
  (5)

1.保教人员能够根据本园课程要求及本班幼儿发展实际,预设学期、月(主题)、周、日教育计划。(2)

2. 班内各教师的计划相互衔接,体现计划的整体性和循序渐进性。(2)

3.每日活动计划能体现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国家教育部)

查阅资料、访谈。

教学计划或备课本、教学反思记录。

C41

组织实施(5)

1.能够按作息制度和教育计划开展各种活动,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如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亲子活动,参观活动等);计划实施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适时调整。(2)

2.建立必要且合理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常规;一日活动动静交替、环节过渡流畅,较少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1)

3. 保教人员能随时关注到所有幼儿,对常规要求能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1)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1)

现场看活动、查阅资料。

备课本。

B18

(40)

C42
  生活活动
  (10)

1.教师能将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漱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一日生活之中。(4)

2.在生活活动中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3)

3.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并适时加以引导。(3)

  

备课本、相关的教育笔记等。

C43
  游戏活动
  (10)

1. 每班有5个及以上能提供多种学习经验的活动区(2);活动区的空间、结构安排合理,符合本年龄段幼儿发展需求(1)。能有针对性地变更活动区和游戏材料(1)。

2.有发展精细动作的材料,有积木、沙水、角色游戏等多种游戏材料;材料数量适宜,具有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并便于幼儿取放。(2)

3.能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幼儿自由游戏时间每天达1小时以上。(2)

4.能经常开展幼儿喜爱的且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构、表演、角色等创造性游戏活动,和体育、音乐、智力、娱乐等规则游戏。幼儿具有较强的游戏能力。(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国家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国家教委)

 

现场看活动、查阅资料、访谈。

备课本、教育笔记、观察记录等。

 

C44
  教学活动
  (10)

1.根据本园的课程目标,能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确定适宜的教学活动目标。 (2)

2.教学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兴趣和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

4.教学过程既能围绕目标有序开展,又能根据幼儿的反馈适时调整。(2)

5.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学习。(2)

6.教学活动能做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国家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国家教委)

 

现场看活动、查阅资料、访谈。

备课本、与开展游戏活动有关的计划、反思、观察记录等。

C45

户外活动(10)

1.坚持开展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正常情况下,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寄宿园不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3)

2.户外活动场地安排适宜,活动形式多样(如操节、游戏等)。(2)

3.有促进幼儿各种技能(如平衡、攀爬、玩球、驾驶和踩踏等)发展的户外活动器械、材料;器械、材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要求,数量适宜。(3)

4.教师注重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

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国家教委)

 
  

B19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