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及产品
11.5.3农产品国际标准化生产技术
11.6农业生物技术
11.6.1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
11.6.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1.6.3动物胚胎移植技术
11.6.4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及产品
11.6.5生物农药生产技术及产品
11.6.6生物饲料、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11.6.7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和食品上应用
12.其他高新技术
12.1城市供水技术
12.1.1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12.1.2工业及城市节水技术
12.1.3中水回用系统技术
12.2公共安全技术
12.2.1安全防范技术及应用系统
12.2.2危险源的检测评估体系和预警监测技术体系
12.2.3刑侦新技术
12.2.4法庭科学试验基地
12.2.5城市意外伤害的综合防治
12.3公共交通技术
12.3.1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含视频车辆检测和识别技术)
12.3.2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技术和智能交通研究
12.3.3地铁突发事故和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及快速救治
12.4建筑技术
12.4.1环保和节能建筑技术
12.4.2城市桥梁服役期间结构的风险分析及损伤安全评定和维护管理技术
12.4.3沥青再生技术、沥青强力粘结层材料
附件3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申报指南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以下简称“推广计划”)定位于应用、示范层面,主要任务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有组织、有重点地将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完善成果推广体系建设,以达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和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目的。其主要特征:一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或产业),即计划项目的实施要针对一个区域(或群体)、一个行业(或产业),有一定的覆盖面;二是重点支持能够提升传统产业和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促进作用的共性技术,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社会公益技术;三是技术推广应用与推广转化体系建设相结合;四是单项技术的推广和技术集成项目的推广相结合,在目前诸多技术领域都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状况下,更多的应是技术集成。
一、组织实施
(一)申报要求
1.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实施的技术必须经过科技评价,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先进、适用性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前景显著;
(2)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能够在一个或以上的行业、区域应用(特殊行业须提供准入证明或产品证书);
2.成果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必须以申报单位现有业务功能为基础,起到完善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
3.市科技局支持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计划新增投资的30%,支持经费额度约为10-50万元,不足部分由申报单位或参加单位自筹解决;
4.项目实施地须在广州地区。
(二)技术来源
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产生的技术成果、国内外引进的技术、近几年获得科技奖励项目的技术和经过登记的科技成果,集中从大农业领域、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社会发展领域的攻关计划和中试项目中产生。
(三)项目征集
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程序和要求报送材料;项目周期一般为2-3年,对获得市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的项目优先立项。
(四)组织架构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原则上应具有技术支持单位、技术推广组织、服务单位和技术实施单位的组织架构,一般以技术推广组织、服务单位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其他作为参加单位。技术支持单位一般指技术的供给方,如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技术推广组织、服务单位一般指科技服务机构或县(市)科技部门等单位;是项目推广的主体,在技术支持和主要推广工作为同一单位的情况下,技术支持单位也可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技术实施单位是指技术的需求方或技术的实际应用单位。
二、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重点支持技术领域和优先方向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的支持范围主要在市科技计划主体领域,即大农业、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社会发展三大领域。
(一)大农业领域项目根据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需要,着力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和开展技术培训。
以新品种、种养新技术或其配套集成技术和设施,农产品保鲜加工共性技术和装备,食品安全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以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共性实用技术和社会公益技术为重点。
(二)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项目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着力于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共性技术服务,组织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或节能技术和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控制系统及监控设备等为重点。
(三)社会发展领域项目围绕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安全的需要,着力在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组织技术推广。
认真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及设备,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及设备,社会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技术、人类及动物流行性传染疾病防治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等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