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报程序、时间与地点
(一)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单位将全套材料报上级主管单位(原无明确主管单位的,报所在区、县级市科技局);
2.由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区县级市科技局、广州开发区及下属各园区管委会、高等院校和集团公司等主管单位归口上报项目(中央在穗单位可直报项目);
3.各主管单位和中央在穗单位应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控制申报项目质量,加具意见并盖章,于各计划类别指定的项目受理时间内,集中送至指定的受理点。申报材料一式五份,需全部加盖公章(申报单位、主管单位或中央在穗单位公章全部要求原件);
4.各主管单位和中央在穗单位上报项目时须提交《2007年申报项目汇总表》和汇总盘(光盘或U盘)(具体操作见申报系统)。
(二)项目申报受理时间
1.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6年9月20日-22日,其中各高等院校于2006年9月20日报送;中央在穗单位、广州开发区及下属各园区管委会、各区县科技局于2006年9月21日报送;其他主管单位于2006年9月22日报送;
2.组建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7年1月4日-4月30日;
(三)项目申报受理点: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联系地址:下塘西路37号1楼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发展部
联系人:曾惠芬 张文 刘溉
联系电话:83571897 83491762 83570892
传真:83571897
四、形式审查
(一)市科技局将对申报项目严格按照《指南》要求进行形式审查,凡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本身不符合本指南申报条件和要求,或必须提供的申报材料(含附件)不完整不准确(含电子文档),或出具的公证性材料不符合资质要求,或申报书填写内容不全(含印章、签名不全),或超过项目申报受理日期,或申报程序有误等的项目,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
(二)形式审查结果将于受理截止后一个月内在广州科技网上公布,供各主管单位查询;
(三)申报单位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弄虚作假,两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的项目申报。
五、其他事项
(一)市科技局将根据当年项目组织的重点和申报的情况(技术领域分布、项目数量、市科技发展战略等)对带动性大、覆盖性广、集成度高、示范性强的项目进行招投标或组织策划;
(二)2007年度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申报实行限项申报制(具体申报限项数将通知有关主管部门);
(三)本指南仅作为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指引,不作为对项目申报单位的承诺;
(四)投诉受理:市科技局监察室,联系电话:83124676,电子邮箱:kjjyxq@gzst.net.cn。
附件1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围绕我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针对我市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瞄准前沿,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推进我市优势学科建设。
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优先支持原则
(一)瞄准若干代表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我市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和学科,为进一步申报国家和省项目、提升我市应用基础研究水平而开展的工作;
(二)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应用前景明确,针对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关键性科技问题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促进我市新兴技术发展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并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四)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市新兴学科和优势学科发展、形成我市知识创新团队的应用基础研究;
(五)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申报要求
(一)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者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一般应具备副高级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者,应有两名高级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项目组成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不低于30%。申请者所在单位、合作单位应对申请项目作实质性审查并签署意见,并提供相应研究条件,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
(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一般每个项目资助强度10万元左右,原则上申请经费不超过20万元。
三、重点支持方向和内容
(一)电子信息
主要支持能够使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基础问题研究。重点支持5C融合技术、软件、智能计算、网络信息安全、宽带无线通信、微电子、光电子及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方法的研究。鼓励和支持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交叉的创新性研究。
1.3C技术(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融合的数字化核心技术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