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切实做好支持社会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工作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控制信贷总量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减少对经济薄弱环节、弱势群体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持。因此,要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加大对高效农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工业企业和新兴服务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二是大力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发挥信贷政策的积极作用,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和谐金融促进和皆社会。加大有助于民生改善的金融资源投入力度,推动政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电子项目信息库”和“两区项目电子推荐库”的项目,积极支持项目库中涉及的能源、旅游、农产品、教育等15个行业369个项目。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推动全市“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的建设,积极支持全市确定的畜牧、林草、优质杂粮、蔬菜四大主导产业项目。积极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加快小额担保贷款向县域推广。
三是全面推动采煤沦陷区、矿工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御东新区建设、以及“两区”项目建设。
三、加大存量资金的盘活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在宏观调控从紧,信贷规模控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盘活资金存量,加快资金周转,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是各家商业银行要定期列出盘活计划和存量资金再发放计划,要及时帮助企业清理不合理资金占用。
二是金融机构要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清收逾期贷款。
三是各商业银行要多向各自的省分行和总行汇报,积极推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争取分行和总行在调控贷款规模时向大同倾斜,以取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四、引导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拓展煤炭及相关产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大同市只有大同水泥、大秦铁路、大同煤业三家企业上市融资,仅有同煤集团发行企业债券9亿元,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因此,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多元的融资渠道,建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手段相结合,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相匹配的科学的融资体系。做好短期融资券和银行短期贷款的衔接,保持煤炭及相关产业的流动性;合理摆布企业自筹资金、银行中长期信贷、股票融资、企业债券等中长期融资的比重,分散中长期融资风险。支持南郊区、左云等30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整合重组,并打造成符合上市的集团公司进行直接融资,分享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企业跳跃性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