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类型
| 进度指标
| 进度要求
|
每月
| 1.县级实行计划免疫月例会制度;
| 每月
|
每月
| 2.每月免疫接种数据监测报告质量综合评价达良好水平;
| 每月
|
每月
| 3.乙肝疫苗入院接种以县为单位达100%;
| 每月
|
每月
| 4.乙肝疫苗接种管理规范,接种登记项目完整;
| 每月
|
每月
| 5.疫苗管理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领发登记资料完整,不得有疫苗的积压和浪费,有批签发合格证等资料;有儿童预防接种体检、询问告知记录,预防接种公示内容齐全;
| 每月
|
每月
| 6.认真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
| 每月
|
每月
| 7.保证冷链运转,疫苗按规定温度保存;温度记录完整且规范;每次疫苗运送有运输监测记录等;
| 每月
|
每月
| 8.接种登记和疫苗针对疾病监测报告等有关资料内容完整,种类齐全,归档保存;
| 每月
|
每季度
| 9.以市为单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质量综合评价达良好水平;
| 每季度
|
每季度
| 10.每季度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进展;
| 每季度
|
2季度
| 11.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县为单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 4月底前
|
2季度
| 12.预防接种单位的指定率达到100%;
| 6月底前
|
2季度
| 13.预防接种人员的资格认证率达到100%;
| 6月底前
|
2季度
| 14.建立冷链管理制度和本级完整的冷链设备档案;
| 6月底前
|
2季度
| 15.完成对县级师资的培训(每县各2人),合格率98%以上;
| 6月底前
|
2季度
| 16.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人数完成率达100%以上,合格率达95%以上;
| 6月底前
|
2季度
| 17. 乡村级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 6月底前
|
2季度
| 18.接种单位完成第一次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疫苗补种和报告;
| 6月底前
|
进度类型
| 进度指标
| 进度要求
|
3季度
| 19.完成对接种单位、托幼机构和学校管理人员、医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每个单位各2人),单位培训率100%;
| 8月底前
|
3季度
| 20. 秋季入托、入学儿童,全面开展查验接种证工作。以县为单位学校覆盖率100%;
| 9月底前
|
4季度
| 21.秋季入托、入学儿童全面开展查验接种证,同时进行统计报告,补证和补种率要达到100%以上;
| 10月底前
|
年底前
| 22.乡村医生的预防接种补助费用100%得到落实;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3.流动儿童“五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4.每市至少完成1次流动儿童的调查或督导;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5.12月龄内儿童“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6.家长对疫苗接种知情率达100%;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7.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80%以上,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8.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29.AFP病例监测系统每项监测指标以市为单位达到国家要求;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0.麻疹监测系统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1.全省使用样式统一、内容规范的预防接种证;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2.以乡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达到98%以上;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3.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建设;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4.以县为单位“123工程”落实率100%;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5.试点市(沧州市、廊坊市)新增县;非试点市30%的县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接种信息个案管理。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6.督导检查:省级2次/年;市级至少3次/年;县级至少4次/年;乡级至少12次/年;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7.接种单位完成第2次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疫苗补种和报告;
| 12月底前
|
年底前
| 38.完成活动总结,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完成年终考核。
| 12月底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