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药物和药物评价的研究
对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提高医疗质量,解除人民病痛,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重大疾病与多发病和常见病,研究开发抗肿瘤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治疗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治疗药物等新医药品种;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长效、速效化学药物新品种和新制剂,研究开发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各种口服释药系统、各种给药系统等新制剂、新剂型以及新型辅料。加强药物治疗水平的研究,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提高医疗过程中的用药水平和治疗水平。
(六)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的研究
妇幼保健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科学环节。加强对严重影响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妇科疾病,以及出生缺陷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分子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尤其是强化适用于我省不同人口构成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分析与干预技术研究。加强针对引起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的重大疾病、出生缺陷、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开展重要死亡因素预警数学模型研究,降低孕产妇和儿童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制定胎儿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操作规范,提高胎儿重大结构异常影像学产前筛查以及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常见严重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诊断和干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应用研究,建立重大畸形和常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平台。开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老年妇女健康、独生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疾病康复等问题的研究。开展患病儿童体格、心理与智力损害早期识别与康复技术研究,预防产后出血、妊高症、出生窒息等预警模型研究。加强生殖健康与技术创新,研究适宜在我省农村基层推广的无创、高效的出生缺陷和男女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早期人群筛查、监测及早期诊断、干预、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七)环境、职业危害和伤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所发生的环境污染、职业性危害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我省主要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基本状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预防措施,加强环境与健康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研究。研究职业性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毒性危害,探索职业性高危人群的筛选和保护措施。针对放射职业人员等群体的辐射危害,研究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及技术。
加强碘缺乏病、氟中毒、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布鲁氏菌病等地方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控制和诊疗方法的研究。
研究常见职业危害的特点、机制和规律,探讨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研究新型职业危害的预警,建立职业危害的科学评价方法和技术,重点研究各种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干预、诊治、监控技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