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目标
1、实施和推进以政府宏观调控为枢纽,医疗卫生机构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重点,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具有河北特色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建立一套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常见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机制,提高整体救治能力和水平,力争在食管癌现场综合防治技术、格林巴利和空肠弯曲菌致病基因的关系、鼠疫菌种资源的遗传特征及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关系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3、力争新建5~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力争实现零的突破;加大对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的扶持力度,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4、鼓励培养或引进1~2名院士,5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20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人才,100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的知名专家,3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5、组织实施30项重大卫生科技攻关项目,重点推广50 项省内外成熟适宜技术。
五、重点研究领域与关键技术
(一)严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重大疫情预警机制研究
针对我省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现状和需求,结合我省传染病流行和发展特点,特别是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流行模式和现代检测、预防控制手段和模式的变化,开展对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感、结核病等预防与控制中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研究,重点研究病原体致病机制、病原体分布特征、流行强度与变异趋势、新型病原体组合筛查与诊断方法、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和监测研究。加强对疫苗免疫接种和免疫效果的研究。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防治艾滋病宣教模式、干预模式及监测方法的研究。加强坝上地区鼠疫防控技术的综合研究,确保鼠间鼠疫不下坝,人间鼠疫不发生目标的实现。打造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加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使用、管理及人员培训模式的研究,确保医疗卫生、科研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强化传染性疾病早期预警、预防、实验室诊断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提高我省传染病预防控制及新发传染病的应急能力。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是卫生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重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和扩散的特点,重点研究我省重大疫情的发生规律,探讨重大疫情的监控、预警和应急防控技术,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开展我省卫生应急资源现状调查,研究和完善我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系统,保证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二)重大慢性疾病的基础、防治与控制研究
对严重影响我省人民群众健康的心脑肺血管病、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疾病以及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常见多发恶性肿瘤,深入开展病因学、早期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磁县、涉县、赞皇等太行山区食管癌、胃癌综合防治现场研究。启动沿海、太行山区、坝上等区域性重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加强精神卫生教育和精神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防治措施研究,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精神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