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贯彻落实《
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完善食源性疾病的报告、监测、溯源体系,针对食品中有害生物因素造成的危害,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高食源性疾病的报告率、查明病因率、预警和控制能力,完成我省承担的监测任务。
二、监测点及承担任务
2007年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点: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承德、衡水、沧州。监测的食品种类、数量及微生物检验项目见附表。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要点
1、按监测网的统一要求,由省疾控中心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络www.chinafoodsafety.net 直报食物中毒个案资料,并分别进行季度、半年和年度资料的汇总分析。
2、各市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及突发食源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上报相关部门的同时,报告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中心实验室。
3、整理上报2007年食物中毒暴发典型案例,包括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已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中毒因素检测与分析报告等。
(二)采样原则
1、每个监测点严格按要求填报采样登记表。
2、生肉类:以当地食品超市(居民主要购买点)为主,少量采自农贸批发点。
3、动物性水产品:结合当地特点,适当分配海产品和谈水产品的样品数量。
4、熟肉制品,以超市非定型包装、餐饮业自制制品为主,适当采集不同类型的包装制品。
5、蔬菜沙拉:采样地点以餐饮业为主。同一份样品,分别采集蔬菜和沙拉酱进行检测。即一份采样可出两份样品结果,以发现沙拉中危害的来源;蔬菜以香菜、黄瓜、西红柿等生食蔬菜为主。
6、面米食品:根据南北方特点,在超市集中采集当地生产、加工的品牌产品;无论速冻的生制(需烹调加工)、熟制样品,均按“荤馅、素馅、糖馅、无馅”4个类别进行登记。
7、非发酵豆制品:在超市集中采样完成。
8、婴儿配方奶粉:采集至少10个品牌(包括本地)、不同批次的产品。
9、生奶和奶酪:生奶样品(牛、羊)的采集应结合当地特点,以养殖场为主;奶酪以餐饮业自制制品为主,适当采集不同类型的包装制品。
(三)质量控制
各类食品的采样登记表、报告表及微生物检验方法等统一按《2007年度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执行。(另发)
三、技术培训
2007年不再集中进行技术培训,需要培训的监测点与省疾控中心联系。
四、结果报告
1.食物中毒个案资料,由省疾控中心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络(www.chinafoodsafety.net )直报。
2.食品中病原菌监测结果,由省疾控中心统一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络(www.chinafoodsafety.net )直报,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全部结果务必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网络报告。
3.各监测点食品中分离的致病菌菌株,需附带菌株来源等原始资料,及时送达省疾控中心。
4.各地区发生可疑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特别是发生重大食物中毒时,要在报告上级、妥善就地处理的同时,尽可能采集中毒剩余食品样品,或中毒菌株,直接或通过省疾控中心送达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附录
河北省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种类、数量及项目
监测食品类别
| 样品数量
| 病原菌
|
生畜肉
| 40
|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增李斯特氏菌
|
生禽肉
| 20
| 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弯曲菌
|
动物性水产品
| 鲜冻水产品
| 20
|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生食水产品(餐饮)
| 20
|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熟肉制品(超市、餐饮非定型包装的酱卤肉类、肴肉)
| 40
| 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蔬菜沙拉
| 生食蔬菜(香菜、黄瓜、西红柿等)
| 30
|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蔬菜沙拉(以餐饮业为主,包括沙拉酱)
| 20
|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面米食品
| 速冻生制食品
| 30
|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和定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速冻熟制食品
| 30
| 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糖馅、无馅:增加霉菌和酵母计数)
|
非发酵豆制品
| 40
|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
婴儿配方奶粉
| 30
| 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
|
生奶与奶酪
| 20
|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总 计
| 3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