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对专业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加快建设各级应急指挥平台。二是积极筹建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能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和现场图像,并具有预测预警分析、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同时配备应急通讯指挥车、应急工作车,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
四、强化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建设。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见附表1. 《乌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统计表》、《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表》),并绘制危险源、危险区域分布图,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的具体情况,同时限期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加强定期检查和动态监控。《乌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统计表》和《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表》每年填报二次,分别由各区、各部门应急办汇总后,于当年的4月30日前和10月31日前报市应急办。
五、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为加快我市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险能力,保证群众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疏散到安全地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各区人民政府、市建委、规划等部门应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正确定位,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已确定的公园、休闲广场、绿地等避难场所,要设立醒目标识,并逐步建设完善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厕所等配套设施,同时在较宽阔的避难场所设立应急棚宿区和应急停机坪。
六、以“两册三库一栏目”建设为基础,加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拓宽应急管理培训途径,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二是编印《乌海市公众应急知识手册》和《乌海市应急管理工作手册》;建立《乌海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资料库》、《乌海市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信息库》和《乌海市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各区人民政府、民政、安监、建委、环保、水务、农牧、林业、地震、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着手做好现有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及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数据的统计工作(见附表2.《乌海市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情况统计表》,附表3.《乌海市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统计表》),并于4月30日前报市政府应急办(附电子版)。三是加大应急管理法规和避险逃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市广电局、乌海日报社要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应急管理与避险逃生知识》栏目,广泛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规政策和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