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抓住时机,集中宣传。以修订后的
《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和“国家防灾减灾日”设立的第一年为契机,加大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力度,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周”等重要纪念日和时段,通过设点咨询、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公众普及地震基本常识、防震抗震知识和工程性防御知识。树立震情观念,提高社会公众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
三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应急知识教育工作。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修订后的
《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类学校要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今年要在我市中、小学校中选取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在学生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举办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和自救逃生演练等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四是加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要建立我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场所,为广大市民、中小学生提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服务,努力增强科普宣传的展示性、实效性,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三、具体工作安排
4月份,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宣传活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宣传资料。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手册、展板的制作,完善、充实防震减灾宣传网站等。
5-6月份,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要总结反思汶川地震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在城区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力争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震灾预防知识、震时自救与互救知识;在中、小学校举办2次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7-8月份, 进行“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市政府网站、防震减灾网等媒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公众识别地震谣言的能力;在我市建立1-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在普遍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地震科学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讲座2次,并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