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修订)


  第二十五条 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前,已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第二十六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应当由具备相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承担。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的资质审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时,应当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第二十八条 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避让或者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相关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四章 地质灾害应急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水利、民政、铁路、交通、通信、气象、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拟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六)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生活保障、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安全保卫等应急行动方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演练。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地质灾害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提高其应急能力。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