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劳务对口帮扶城市协作,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接收服务基地。强化“一家一技能”培训,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转产转业渔民和返乡创业农民的技能培训。适应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围绕钢铁基地、产业转移园区和“三高”农业、特色产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强化培训资源整合。加快市高级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打造高技能适用型劳动力培训基地。力争到2012年,每年新增转移本市农村劳动力15万人,每年组织技能等级培训8万人。
(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化与珠三角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承接服务业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港口和临港工业园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平台,全力打造华南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品、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物集散中心和交割地。建成一批大型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购物中心,形成若干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湛江,发展壮大信贷、资本、保险市场。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业及会展业。加强与珠三角和环北部湾地区旅游合作,共同开拓区域旅游市场,全力把湛江建设成为中国新兴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性滨海旅游目的地。到201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5%。
(七)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步伐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行政执行力。优化政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开展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行政层级改革试点。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全面推广“一站式”服务,加快行政审批网络平台建设,2010年实现市与县(市、区)政府行政审批系统两级联网审批。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推进考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实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监管。到2012年建成具有湛江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2.深化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优质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合资合作。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到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