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3.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的具体实施意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特殊岗位津贴与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探索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开展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津补贴规范工作。合理制定各类地区津补贴标准,规范津补贴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工资管理监管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切实维护工资政策的严肃性。
三、着力构建人事人才服务平台
5.构建人才服务企业平台。按产业类别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着手建立全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人才需求目录,及时预测和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帮助我市4大重点产业、 6大优势产业和50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重点资助3至5个产业引进一批院士、专家,重点帮助5至8个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施50个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新建命名5个引智示范单位。继续组织开展赴国(境)外人才交流活动,引进外国专家2500人次以上、海外留学人员500名以上。探索研究企业自主评定职称与国家职称制度接轨办法。建立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认真做好“三峡友谊奖”评选表彰工作。
6.构建人才服务库区平台。全面落实支持库区人才队伍建设优惠政策。继续举办三峡库区紧缺人才交流系列活动。继续开展“院士专家库区行”和科技、医疗、文艺“三下乡”活动。选送10名库区优秀中青年人才赴国外进行为期半年培训。开展库区特色职业水平认证工作。建立主城8区对口支援库区人事局长联席会议、相关市级部门人事处室对口帮扶库区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人事部支持,召开对口支援省市人事部门联席会议,构建库区人事部门与对口支援省市、地区人事部门协作机制。为促进库区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为扩大库区就业输出一批剩余劳动力。
7.构建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平台。积极探索城乡人才流动与农村人才开发的新模式,创新农村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统筹城乡人才协调发展。围绕乡镇职能转型,充实基层人才队伍。组织实施10个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新建一批农业引智示范基地。加大“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力度,选派5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