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第1243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函〔2007〕238号)
王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制定引进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政策的建议》(第1243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科委、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和吸引创新型人才和团队来渝开展工作,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提供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对他们的科研工作所需提供必要保障”问题
直辖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科教兴渝”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我市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在研究分析吸引国际国内优秀人才的条件、环境及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若干政策意见》和《进一步鼓励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渝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落实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工资福利、疗养体检、安家、购房、购车、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服务措施和优惠政策,增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凝聚力,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渝、来渝创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按照“灵活实用,柔性流动”的用人机制,坚持“人才来源不限,合作方式不限,时间长短不限,是否回国定居不限”的引才方式,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引进我市急需的紧缺创新型人才。2003年以来,连续4年赴国(境)外招才引智,吸引了波司顿麻省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柏维博士携带科技项目落户茶园新区创办企业并已投产,引进了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研发组长、高级工程师等职务的中高级人才纷纷为渝工作服务。为落实渝港澳人才交流合作协议,2005年,我市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赴港举办了大型紧缺人才招聘活动,引进了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学会会长、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长唐远炎博士领军的5人国际高水平学术团队,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获得了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切实增强人才意识。进一步完善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人才柔性流动的创新途径,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点项目、优势产业,推进“一圈两翼”经济带的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人才集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