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抓好水稻二代纵卷叶螟等害虫的防治意见的通知
(2006年7月7日)
6月22日起,水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三种迁飞性害虫已迁入本市。二代稻纵卷叶螟自6月27日出现第一个蛾高峰后,蛾量继续呈上升趋势。其中奉贤、金山二区的沿海乡镇发生量已接近大发生的2005年。发生程度总体为中等程度,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四(2)代纵卷叶螟蛾峰将延续到7月中旬。稻白背飞虱、褐飞虱在6月27日起也大量迁入,局部地区迁入量创历史最高,预计四(2)代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四(2)代褐飞虱中等发生。为此,要求各区(县)加强水稻病虫害监测工作,认真做好以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前峰、四(2)代白背飞虱和二代灰飞虱为主的防治工作。
一、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
今年二代稻纵卷叶螟灯下始见期为6月18日(金山区山阳点),与常年的6月13~18日始见基本相仿。据各区(县)监测,至7月6日已出现三个明显蛾峰,时间分别在6月22~23日(小峰)、6月27~28日(第一主峰)和7月2~5日(第二主峰)。峰期平均每亩860头,幅度310~1550头,最高3200头(奉贤区奉城镇),主峰期比2005年晚4天(2005年为6月23日),比常年早4~6天,沿海部分乡镇发生量接近大发生的2005年(1200~3840头),是1990年以来第四位重发年。7月3日和5日田间卵量分别调查,平均每亩0.83万粒,幅度0.42~3.88万粒,最高5.25万粒(奉贤柘林镇),与大发生的2005年同期每亩2.18万粒略有减少。7月3日进入卵孵盛期,7月6日进入卵孵高峰。
2、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稻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期为6月16日(南汇区监测点),至7月6日出现二个明显的迁入峰,时间在6月27~29日和7月2~6日,峰期日平均单灯诱虫368头,累计单灯诱虫859头,金山区的廊下点7月4日晚上诱虫量达27776头,创本市20年来同期最高。7月3~5日田间调查,田间平均亩虫0.48万头,最高2.3万头。平均亩卵量15.6粒,最高152.5万粒(宝山罗泾点),亩卵量比常年同期的10.6万粒增加了50%,卵孵高峰在7月6~8日,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预计7月20日前仍有较大迁入峰。稻褐飞虱灯下始见期为5月23日(宝山罗泾点),至7月6日出现二个明显峰,时间在6月27~28日和7月4~6日,峰期日单灯平均诱虫为128头,最高2064头(金山区廊下点),全市单灯累计平均诱虫量382头,比前五年同期的284.5头,增加了34.27%。预计褐飞虱的迁入峰将延续至7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