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工作重点:
1、加强适用技术的集成推广。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设施粮田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加大粮油、园艺、畜牧和水产等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和转化力度,进一步推广畜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精量播种和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等。
2、解决农业生产中关键瓶颈问题。主要是加强花卉种质,葡萄、草莓等特色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加强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畜禽疾病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快八通道农药残留检测仪及其检测数据处理平台、新型快速检测畜产品兽药残留和动物疫病技术设备的开发。
3、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水稻、生猪、蔬菜、园艺、渔业等行业组织500多名科技人员实行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入户,重点示范区内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
4、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组织实施“为农综合服务信息千村通工程”,完成市和十个区县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500个左右的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继续推广畜牧、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控系统和数字农业中心管理平台功能;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等。
5、积极推进上海农科院与崇明县的科技合作。支持双方合作建立绿色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和农科院崇明科研工作站;围绕崇明农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和崇明白山羊、柑橘、花椰菜、水仙花等特色农产品加强集成创新和产业化;组织农科院科研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等。
工作要求:一是严格执行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科技兴农项目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充分听取企业、农技人员、专家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立科研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明确项目流程,确保项目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三是充分发挥各产业办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科技入户工程的组织领导,构建科技入户长效机制。四是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
责任处室:科技处
五、推进农业标准化
“十一五”期间目标:一是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00项。二是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到40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达到50个,市级示范区达到100个,培育50个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区(县)级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及专业检测机构。通过各类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累计达到1000个;“十一五”期间,全市力争创建20个上海名牌农产品,培育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标志产品。四是加快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100名能参与国际组织标准化活动并熟练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和管理技术的高级人才,培养300名农业标准化管理骨干,培养10000名具备专业知识和标准化知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