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资监管基础数据库,建设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绩考核、经济运行实时监控及应用分析等功能,为国资监管提供支持。
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12315”行政执法系统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等示范工程,提高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共享能力、市场监管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全面建成包括公务员考试、专业职称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人事考试业务为主的人事考试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人事业务网上服务水平。
建成覆盖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关职能业务的数据库,重点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食品药品信用体系信息系统、综合执法管理系统、重大事件快速反应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快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继续扎实推进各部门各行业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我省政府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基础数据库
建设和完善宏观经济、人口管理、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高级人才、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一批基础性数据库,把数据库建设与动态的业务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成宏观经济数据库,集成各有关职能部门月度、季度、年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实现数据展现、比较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
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信息为基础的法人单位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为全社会提供法人单位信息服务。
建设基础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数据库,建立多尺度性、多样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群,为政府管理决策、重大工程建设及群众生活提供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服务。
建设高级人才信息库,建成包括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私营企业人才和省外赣籍人才在内的跨部门高级人才信息库。
4、健全政府门户网站体系
全面建成县以上政府门户网站,形成信息互通的网站集群,及时向公众公开政务信息、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统计报告、财政报告、部门工作、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公告公示、招标采购等内容。现阶段能在网上开展的办事项目均提供文件下载、表格下载、在线申报、办理状态查询,逐步实现网上行政许可、网上招商引资、网上交费、网上纳税、网上办证等,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零距离”、全天候网上办事服务。以政府门户网站为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工作重心,逐步由对外宣传、政务公开为主转向网上办事、为民服务、交流互动为主。所有政府门户网站均开设领导信箱、民声通道、信访热线、民意调查、监督投诉、在线咨询等互动栏目,进一步畅通信访信息网络等方便群众诉求和快捷处理群众诉求的渠道,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受理群众意见和建议,限时回复与办理。
(二)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1、推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融合
促进信息技术与各类工业技术相结合,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积极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对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力争100%的大型企业和50%以上的中型企业实现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信息化,继续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带动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将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带动企业业务流程、产品研发模式和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研发、制造、管理和过程控制信息化,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新型制造业企业。重点推动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造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实施应用。
资源能源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察、开采、冶炼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矿产资源动态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监管效率。构建资源安全保障、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加快重点冶炼企业、重点能耗企业的自动化改造步伐。推进电力系统发电、输电、供电及服务的信息化,提高电力安全生产能力。加强高危行业及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化监控,提高预警及应急反应能力。
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快商务信息化的进程。建设旅游信息网络,整合旅游信息资源,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整合商业信息网络,开发市场信息资源,提高对市场的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鼓励发展创意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