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偏小。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企业仅310余家,高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还没有产值超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名牌拳头产品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只占8%左右。
二是投入不足。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2.2%左右。已设立的高新技术引导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总量少,科研项目经费来自不同的部门,难以集中运用,无法满足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需要。在产业化方面,我省尚未建立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的有效渠道,省内设立的3家险投资机构规模有限,其运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人才缺乏。2005年我省每万人口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数仅为2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仅22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医药、光电一体化等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具有博士学位的占0.1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形势: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资本、技术等各种经济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合作日趋活跃,为我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与资本创造了更多机遇。
二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国民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促使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我国将进入一个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巨大的市场和技术需求,为加快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是长珠闽地区纷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发展腹地,以更广阔的视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我省更好地发挥低成本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
四是国家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性发展战略,在政策和投资等方面将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作为中部省份之一,将面临一次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同时也应看到,国际上对高端科技成果转移的制约明显,对我们引进高新技术产生不利影响。国内科技市场竞争激烈,占有科技成果成为各地竞争的焦点。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机遇意识,积极主动地尽最大可能跟踪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加强自主创新,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方针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江西崛起,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实现江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贡献。加快发展我省高技术产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发展高技术产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利益风险的主体,更是决策投资和创新的主体。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意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省高技术产业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低,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和调控功能,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和制度保障软环境,引导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高技术产业流动,促进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快速发展。
---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坚持大开放战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坚持以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重点,大力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智力和资本,借助外力,迅速提升我省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同时,要坚持重点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选择在我省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重大项目,实现重点领域或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突破,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及其产品,提高我省自主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能力。
---坚持统筹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在若干具有优势的重要领域,瞄准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的核心技术和共有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和扶持,力求通过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