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品产量情况。2005年,全省阴极铜产量为42万吨(全部为江铜集团生产);铜精矿产量(铜金属含量)为18.53万吨,其中江铜集团15.73万吨;阴极铜产量43.30万吨,其中江铜集团42.17万吨;铜材产量33.05万吨,其中江铜集团18.91万吨、鹰潭市9.08万吨、其他地区5.06万吨。
3.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省铜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铜精矿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大。2005年,江铜集团消耗铜精矿含铜原料总计30.59万吨,其中自产15.73万吨、国内采购2.8万吨、国外采购10.28万吨、消耗库存1.78万吨,自给率为51.8%。随着铜冶炼能力扩大到80万吨,我省铜精矿的供给将更加依赖进口。二是铜精矿和阴极铜部分流往省外。除江铜自产铜精矿以外,其它企业生产的铜精矿大部分销往省外,江铜集团生产的阴极铜也部分销往省外,造成江铜在国内外艰难采购铜精矿、省内铜加工企业在省外采购阴极铜的局面。三是铜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装备水平低。鹰潭、上饶等地的铜加工企业大部分来自江浙的产业转移,基本属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导致面对全国铜材加工发展迅速、产能扩张较快的现状,生产负荷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四是铜精深加工的人才短缺,缺乏工艺技术支撑,创新能力弱。包括江铜集团在内,我省发展铜精深加工仍需引进技术工艺装备,铜产业发展壮大受到较大制约。
二、发展思路
(一)战略方针和发展原则
做大做强我省铜产业的战略方针是:规划引导、政策激励、项目突破、市场运作、上下联动、有序管理。具体遵循以下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调控引导与强力推进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功能的基础上,政府重点在制定规划、提供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调控引导铜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扶持、规范运作、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铜产业发展壮大。
2.坚持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要在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大环境中促进铜产业发展壮大,以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与竞争,同时将我省资源产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国家重要资源保障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全省铜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3.坚持重大项目带动。突出时效、突出水平、突出竞争力,不断地筹备、启动、建设大批铜深加工项目,实现重大项目的跟进接替,形成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机制,增强全省铜产业抢占市场和自我扩张的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