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制定了《江西省档案馆电子档案与数据备份管理规范》和《江西省档案信息网站集中检查测评细则》;著录照片档案5300余张,扫描民国开放档案136732画幅,录入现行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35717条,整合省直25个立档单位档案目录数据65881条,导入省档案馆利用系统馆藏现行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39954条;组织了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启动了《电子文件接收与管理办法研究》课题的研究。
五是档案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全省在《中国档案报》和《中国档案》杂志刊登稿件59篇,在《国家档案局网》、《中国档案资讯网》、《中国档案网》刊登稿件122篇,订阅《中国档案报》895份、《中国档案》杂志800份,在全国刊稿排名第5名、报刊订阅排名第12名,较上年排名分别前6位和4位,是历年同期刊登稿件、订阅报刊最多的一年,得到了《中国档案报》通报表扬。与此同时,组织省市10家新闻媒体对档案工作集中采访报道,省委书记苏荣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对南昌晚报报道的《神秘档案“开口”替百姓说话》一文引起关注并作出批示。《南昌晚报》、《江西日报》、《经济晚报》《江南都市报》等新闻单位对档案工作进行了连续报道,档案工作的影响面有了新的扩大。
六是机关效能建设初见成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召开了动员大会,邀请了省委党校专家授课,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全国“两会”、省“两会”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实行了定岗、定员、定责制,细化了工作任务,把软任务做硬。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对上下班作息进行了合理调整和安排,实行了中午不休息连续接待。为提高行政效率,把仅有的3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设区市,向社会承诺办理时间由20天缩减为10天。
会议要求,第二季度的工作要在第一季度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注重整体效益,把档案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着力抓好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一批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开展全省城建房产档案执法调研;组织省直单位档案员集中培训,深入部分省直单位现场指导;建立1-2个国有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点,推动省重点骨干企业和省直属企业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调研和试点,修订《乡(镇)、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乡(镇)、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抓好省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档案登记和验收工作,实行跟踪服务、规范管理,迎接国家档案局的检查。
二是着力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全省档案网站检查评比,开展设区市档案馆信息化情况调研,改版提高“江西省档案局网站”;搞好江西省档案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软件研发与试点,完成模块上线、试用、修改;录入到期新进馆档案、馆藏档案和全省目录中心现行档案等数据不少于3万条,完成民国开放档案数字化全文目录数据库80万画(幅)录入任务,卫星接收省电视台新闻联播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