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五)提高流通规模和效率,增强对“工业强市、旅游名城、人居佳地”的服务能力。
1、大力发展适应我市特点的现代物流,构建物流配送服务网络。要认真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号)中关于“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建设我市现代物流业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坚持企业为主体原则,坚持政府规划、协调指导原则。采取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园区、加强信息化建设、培育物流业人才、建立物流业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有效措施,整合商业批发、物资储运、商品配送等流通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发展3个商业物流配送基地,5家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形成满足市场需求、面向东北、华北以及朝、日、韩、俄等周边国家,建立连接顺畅的社会化、规模化、高效率的丹东物流配送网络。
2、培育品牌批发市场,拓宽商品流通渠道。抓住丹东老工业基地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土地置换、“退二进三”等政策的有利契机,以改革管理体制、改变交易方式、改善服务功能、改进经营档次为目标,加快建设和培育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带),重点培育钢材和汽车零配件2个生产资料市场和机电产品、装饰材料等7条工业品专业街,发展美食、旅游商品等8条特色商业街。
3、增加展会设施,提高会展效应。加快建设丹东会展中心,挖掘会展资源,改善会展条件,聚合会展优势,形成会展效应。要把邀请办展和推介参展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我市更多的地工产品到国内外参展,提高地工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六)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村连锁经营。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构建以县域配送中心为重点,以乡镇店为骨干,村屯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建设15家商品配送中心,发展800家乡村连锁店,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营销体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支持供销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到2010年,连锁经营的农家店覆盖90%的村屯和乡镇。
2、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培育品牌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档次,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经营规范化、信息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改造,吸引外资等途经,建设10个品牌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户(年销售额1千万元)重点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