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鲁科计字[2008]65号)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我们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2008-2010年)》、《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2008-2010年)
  2、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3、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
  4、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任务书

2008年4月3日

  附件1: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2008-2010年)

  为贯彻实施《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2008-2010)》。

  一、充分认识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大意义

  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自1984年美国成功实施ER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以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投入,加强以提高企业和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应用基础作用,突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突出强强联合和规模化建设,建立完善引导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增强共性技术研发的市场导向作用,推动了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了国家竞争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行业和区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是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先后颁布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评估和验收,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2个,分布在农业、能源、制造业、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轻纺、医药卫生等技术领域,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通过多年的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一批科技成果工程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拥有一支具有工程化开发研究和系统集成经验的高素质队伍,解决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显著提高了我国科技成果工程化能力。据统计,10年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转让重大科技成果近1200项,实施技术转让合同近2500个,创办股份制或其它类型的高技术企业190余家,取得近500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和近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不断壮大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八五”以来,一直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颁布了《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及管理机构的职责,规范了申报、审批与运行管理,出台了优惠措施,优化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环境,加快了产业化和技术创新。

  截至2007年,我省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审批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3家,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培养聚集了一批开展工程化研究的专业技术队伍,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发展成为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初具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与北京、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二、进一步明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指导思想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向行业和区域发展实际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山东提供有力的支撑。

  4、基本原则

  --准确定位,发挥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应站在全省的高度,努力解决我省产业和区域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问题,满足产业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升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根据“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科学布局,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重点,优先发展,率先突破,进而带动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和鲁南经济带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格局。

  --突出重点,支撑产业。根据我省确定的优势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需求,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原则,建设一批支撑战略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格控制数量,不搞重复建设,以点带面,重点支持,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统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考核验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扶持有望成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5、奋斗目标

  到2010年,巩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和筹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成为我省行业技术进步的领导者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源头,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成为我省重要的行业技术服务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装备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系,授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控制在300个左右,分布在我省的优势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群和特色产业基地。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培育100个优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资源共享、设施先进的技术开发支撑条件建设,研究开发出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试点工程或示范工程,增强产业技术辐射功能。

  --完善考核、评估等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推荐5-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晋升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我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个以上。

  --形成行业技术培训、技术信息咨询和综合技术服务网络,面向全社会提供行业技术服务,加速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

  --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在若干领域拥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形成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人才团队。

  三、全面落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关键方向中建设一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资源环境技术

  --节能

  积极开展机电产品节能降耗,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产品标准,节能监测,煤炭清洁利用,天然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研究,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水资源高效利用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重点研究农业高效用水,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矿井水利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地下水保护,水污染防治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置等,促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原材料节约

  研究产品生态设计,再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土地节约技术

  研究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黄河淤沙综合治理,生态工业,塌陷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等,为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矿产资源节约

  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采、选、冶,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复杂稀散金属矿及贵金属矿综合利用,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无尾矿及少尾矿综合利用,矿山“三废”综合开发等技术研究,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循环生产

  重点开展石油化工循环生产,盐卤化工循环生产,矿产与冶金循环生产,电力循环生产,造纸循环生产,医药循环生产,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循环生产,养殖业循环生产等研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现代城市规划与市政

  重点开展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市政建设,智能停车设备,城市污水和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新型建筑体系,新型墙体材料等研究。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