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实施
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重点推进“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星火产业带”建设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加强新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加强农村与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等应用推广。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7.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科技攻关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大研究应用健康种养和标准化技术的力度,加强农业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加强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技术和品种的推广,促进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七)实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18.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手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标准,制定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领域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考核机制。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鼓励创新型人才以其专利、发明、技术、资金等要素投资入股并参与分配。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机制。继续加大各类政府项目对创新人才的扶持力度,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19.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落实吸收培育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重点引进我市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创新和科研团队。采取聘请技术顾问、委托研究、合作研究及提供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从市外、省外、国外引进我市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系统知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鼓励高校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创新基地、博士工作站。抓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争取更多科技特派员进驻我市企业,用科技特派员及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着力培养地方各类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训,着力办好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和阳江技工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公共训练基地,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