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整合资源,大力加强公共科普能力建设
5、根据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我市关于大力发展科普基础设施的意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科协]
6、加强我市科普资源创新开发能力。将科普展教资源开发列入2009年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给予政府引导支持,鼓励我市科研、企事业单位不断创新和增加科普资源,向社会大众科普活动提供新鲜的科普产品,提高我市科普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7、抓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对市级18家科普教育基地的指导,通过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走进科普教育基地有奖征文活动等有效措施,切实发挥科普教育的效果,不断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园林局、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有关县(市)区科技局,市科普教育基地]
8、建设县级“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中心”, 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县级区域的科普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9、创办市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选择一至两处地理条件合适,人员素质达标的场所设立石家庄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投入适当的设备,为省会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提供更好的科普活动场所,使“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在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责任单位: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10、围绕宣传主题,组织开发科普挂图、音像制品、展览、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等科普资源。[责任单位:市科普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市科普教育基地、各县(市)区科技局]
11、加大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度。继续组织实施“科普画廊工程”建设,高标准建设科普画廊。进一步加大新农村书屋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橱窗、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责任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新闻出版局]
12、利用农业“快易通”网络,加大对农业科普知识的传播。力争再增加5000条农业技术信息。利用“农技电波”,积极传播科普知识。在提高科技片质量的基础上,全年制作农业科技片500部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