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商务厅关于印发《2007年对外贸易工作要点》的通知

  (二)强化分类指导。一是按“大市不放松、小市不放弃”的原则推进市州协调发展,发挥成都中心区域、领导重视、企业潜力等综合优势,突出核心作用,力争外贸主要指标占全省50%以上份额;发挥德阳、绵阳、宜宾、乐山、自贡的支撑作用,对外贸易三项指标力争保持25%以上增长;南充、内江、遂宁要突出重点,培育优势、挖掘潜力,外贸三项指标力争保持20%以上增长;广元、攀枝花、眉山要突出调整产品和企业结构,推动快速发展。全年争取出口上亿美元的市达到12个,新增4个(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市达到2个。二是发展优势产业,突出抓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重点支持和鼓励电力成套设备、石化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车辆、电子元器件、家电类产品、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设备及零部件、软件等产品生产出口,机电、高新产品进出口力争保持30%以上增长水平,在全省进出口总额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三是抓好我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五金建材、食品医药、鞋类家具等大宗特色行业发展,制定优势行业支持政策,鼓励扩大外贸规模,发挥引导带动效益。四是确定优势特色行业龙头企业,将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省和各地重点企业进行支持,按“龙头带集群、集群建基地、基地带行业、行业拓市场、市场育人才”的思路抓优势特色行业的发展。五是按行业确定厅领导和处室联合省级有关部门成立专业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指导开展工作,落实所定目标责任。
  (三)打造出口基地。一是制定出口基地建设方案,明确出口基地建设的标准、重点、方法和支持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二是部、省、市联动,形成共建机制,在抓好成都软件出口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医药出口基地,德阳重大装备基地、绵阳电子信息出口创新基地、自贡新材料出口基地等国家级或拟报国家出口基地外,省将论证确定铁路车辆、鞋业、食用菌、丝绸、果蔬等出口生产基地,对国家级和省级基地给予配套或单独政策支持,推动成都出口加工区、绵阳出口加工区、成都经开区等特色园区的发展,支持基地产业的配套体系建设。三是支持建设品牌。以特色优势基地、园区为依托,打造“女鞋之都”、“中国酒城”、“中国丝绸之都”等区域品牌,省厅在境内外各重大经贸活动中突出区域品牌塑造和宣传,年初省评选30个四川出口品牌,在省内主要媒体进行宣传,并争取对获部和省出口品牌企业给予奖励;认真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组织的中国品牌俄罗斯、南美、东盟行等活动,支持企业研发、注册、认证等创品牌基础性工作。
  (四)强化市场开拓。将市场开拓与队伍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相结合。一是制定《2007年市场开拓指导意见》,及早明确市场开拓重点、组织方式、支持政策、活动信息等。二是锁定目标市场,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针对性,根据我省企业和产业特点,加大对香港、东盟、南亚、中亚、非洲、东欧等市场开拓力度。三是总结各市州、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工作,年底召开市场开拓工作会,表扬好的单位,明确目标任务,各市州、龙头企业和有关行业组织年内仍要组织1-2项境外经贸活动,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四是编印《国际市场指南》,及时为各方提供相关市场信息。五是办好俄罗斯“中国年”国家展、四川企业东盟行、四川企业非洲行、拉斯维加斯精品纺织服装、成都女鞋国际采购节、四川国际家具博览会、广交会、华交会、东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六是建立联系渠道。加强与国境外驻川机构、我国驻国境外机构、国境外行业组织等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我国驻国境外机构、国境外行业组织到市州和企业对口考察交流。力争对印度、泰国、土耳其、非洲、俄罗斯、中亚及东欧出口增幅超过50%,拓展新兴市场;对欧洲、北美、香港等出口增幅超过30%,巩固传统市场。
  (五)推进部门合作。一是建立工贸、农贸合作机制,与农委、农业厅等联合拟定《四川省扩大农产品出口指导意见》,联合召开扩大农产品出口工作会。与省经委、中小企业局商议,共同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二是与经委联合推动优势行业开展外向型经营,与省经委机械、冶金、建材、纺织处等联合调研特色行业生产贸易情况,联合拟定《四川省促进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开展外向经营指导意见》,一季度召开有关行业外向经营工作会,推动优势产业发展。三是收集各涉外部门相关政策和工作操作程序,编印《对外贸易操作指南》丛书,及早研究明确支持政策,并在媒体公告,增加工作透明度和实效性。四是制定2007年外贸人才培训方案,继续加大外贸人才培训培养力度,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省商务职业学院合作,运用委培、定点选培、引进去与走出来等方式,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经贸企业选培人才。五是加强调研,与科研院所、院校、行业组织、专家等建立合作机制,对热点、重点、难点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指导工作。
  (六)完善促进机制。逐步建立促进外贸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增长质量。一是优化出口结构,建立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调控机制。外贸专项资金在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产品转型升级、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大高精深加工、发展“两高一资”替代产业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机制。拓宽外贸发展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根据外贸增长方式要求,调整支持方向,争取省、市加大对国家支持政策配套力度。三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规范对外贸易秩序的约束机制。推进“守信可受益,失信遭惩罚、无信难立足”的外贸信用体系建设,向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赋予制定准入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奖惩的手段。四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对外贸易发展风险防范机制。做好重点国家、重点商品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市场、价格、政策等信息,指导企业规避贸易风险,真正建立“四体联动”的贸易摩擦协调应对机制,指导企业增强应对意识和应对能力。五是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对外贸易联合协调的服务机制。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是长期系统工程,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动员宣传力度,达成领导共识和形成领导合力,建立听取汇报、研究工作的机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