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扶贫。
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惠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是:
1.任务指标。
(1)重点解决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残疾人的脱贫奔康问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
(2)扶持5000名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残疾人收入水平达到2000元以上,改善生活状况。
(3)帮助5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4)有计划地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扶持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
2.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将扶持残疾人脱贫列入扶贫工作计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投入,要根据本地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需要适当安排资金用于残疾人专项扶贫。市级每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安排20%用于困难地区的残疾人扶贫补助。各县、区要安排配套资金用于残疾人扶贫。
(3)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残疾人劳动技能。通过科技扶贫、基地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使贫困残疾人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
(4)继续抓好扶贫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市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分批在每个县建立一个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镇建立残疾人扶贫培训点(站)。
(5)加快残疾人危房改造进程。市级每年安排60万元资金用于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各地要将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纳入政府安居工程计划,落实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全市的危房改造任务。
(6)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残疾人扶贫,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
(五)文化、体育。
丰富、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体育,展示残疾人的才华,是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重要形式。“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的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是:
1.任务指标。
(1)倡导、动员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普遍、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2)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3)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组织残疾人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4)积极参加省举办的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建立残疾人体育管理机构,努力提高我市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争取进入全省前列。
2.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文化、体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构,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为残疾人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公共图书馆和街道(镇)、社区与村图书馆阅览室要为残疾人提供借阅服务,开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
(2)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残疾人组织和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活动。
(3)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的综合服务设施要为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设立专门场所,经常性地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周到服务。
(4)定期举办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5)积极培养特殊艺术人才,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组织好参加第七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调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