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惠府〔2007〕6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惠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业经九届1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六月二十日
惠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年-2010年)
为进一步发展我市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使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和《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结合《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惠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相关任务指标,残疾人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跨越发展。
(一)康复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
“十五”期间,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模式,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从“九五”期间的20%提高到75%。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采取“社会保障型”的康复模式。颁布了《惠州市残疾人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启动了“三无”精神病人收治工作,在惠城区全面铺开了“精防”工作。“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康复经费530 万元,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000例,低视力和近视矫正218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5405件,共有4.5万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惠州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和《
惠州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规定》,采取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市残疾人就业率在85%以上。“十五”期间,全市共有820名残疾人分散安排到有关单位就业。建立了“定点培训、定向安排、集中管理”的惠州市侨兴残疾人电子就业基地,集中安排了全省各地残疾人430名。帮助1240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创新就业渠道,创办了盲人按摩、制衣、制鞋、种植、养殖等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6个,共培训残疾人1000多名。
(三)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建立了扶贫培训基地6个,帮助960名农村残疾人脱贫。投入200多万元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帮助250户残疾人进行住房改造。
(四)残疾人入学率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重点抓好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配合市特殊学校做好招生工作,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在90%以上。大力鼓励成年残疾人参加成人教育。做好“扶残助学”工作,共为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减免学杂费用2008人(次),下拨扶残助学资金30万元,共资助困难学生1200人(次)。
(五)残疾人文体生活日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