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产业集群专业特色信息网:在专业特色明显、企业数量上规模的产业集群中,2009年有30%、2010年有60%、2012年100%的产业集群建有专业特色信息网。
六、责任分工
(一)制定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由市经贸局、科技局会同市有关单位负责。
(二)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地龙头企业:由市经贸局、科技局、质监局会同市有关单位负责。
(三)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由市经贸局、质监局会同市有关单位负责。
(四)建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由市经贸局、科技局、质监局会同市有关单位负责。
(五)建设产业集群专业特色信息网:由市经贸局、科技局会同市有关单位负责。
实施细则之四:
惠州市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实施细则
一、总体思路
以“政府搭台、企业为主、中介参与”为原则,以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和市各种专业博览会为主体平台,以推广国际标准化认证为基础,以创新品牌建设为核心,以组织产品供求信息和市场风险信息发布为重要手段,组织参加山洽会、泛珠三角博览会、香港中小企业推广日以及其它省以上主办的博览会(以下简称其它展会),利用惠州现有场馆积极发展惠州会展业,帮助中小企业努力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
二、基本目标
2012年前:
(一)随着中博会规模、水平和影响不断扩大,我市组织参加中博会以及省以上主办的其它展会按照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展会办成展示我市政务环境、经济实力、产业特色、企业品牌和招商引资的窗口和平台。 利用现有场馆和我市石化、电子、服装、制鞋、灯饰、农产品、农民画等产业特色,认真办好各种专业博览会,逐步打造成初具规模并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展会产业。
(二)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的中小工业企业数年增长率均比全部中小工业企业数年增长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三)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小工业企业数年增长率比全部中小工业企业数年增长率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
(四)建立中小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其中有产品进入平台发布的中小工业企业数年增长率比全部中小企业数年增长率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
(五)建立国内外市场风险预警与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风险分析信息。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参加中博会和省以上主办的其它展会。按照省中博会组委会要求,我市采取分行业招展、分专业布展的组展方式,精心组织招展招商,展示我市最具产业特色和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产品,逐年提高中博会的参展效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招展招商任务,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平台。
(二)规范会展业发展,逐步打造惠州会展品牌。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利用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场馆,把举办专业博览会与我市每年举办的嘉年华美食节、滨海旅游文化节以及有关论坛、讲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通过整合会展资源、规范会展市场、优化会展环境,促使全市会展业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逐步打造既具有我市产业特色和品牌影响力又适合我市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品牌展会。
(三)推动中小工业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认证。通过“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中小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积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提高中小工业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四)引导中小工业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优化品牌建设环境,壮大中小工业企业品牌产品数量,培育中国名牌后备资源。鼓励中小工业企业制定企业品牌建设规划,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走“专、精、特、新”的品牌之路;鼓励中小工业企业申请国家、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认定,提高产品知名度。
(五)建设中小工业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发布与交流网。收集和筛选中小工业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建立网上中小工业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库。积极推动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动员中小工业企业产品上网展示,开展网上交易。
(六)建设国内外市场风险预警与发布平台。建立和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收集、确定可能诱发和导致市场风险危机的国内外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息,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中小企业产业安全。
(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和协助中小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展国际化经营。引导中小企业参加国际性展览展销活动,申报国外知识产权,建立国外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
(八)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招标、采购。公开集中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指导和服务。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商品或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