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清我市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惠民之州”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光电产业(以平板显示、太阳能和LED产业为代表)、汽车电子、现代通信、数字装备制造业、医疗电子、新型电池、电子元器件、RFID(电子标签)、软件和现代信息服务等新型高端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园区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珠三角区域协作,大力引进美、日、韩、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与技术;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为目的,优化惠州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把惠州打造成为IT人才聚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面推进我市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研究机构加大研发力度,进行核心技术创新,真正把惠州建设成为珠江口东岸地区,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电子信息总产值进入全国前列,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1. 实现产业稳步增长。到2012年,电子信息总产值以年均15%以上速度增长,达到2400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08年250亿元增加到48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170亿美元。现代信息服务业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以上。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80亿元,软件产业(含嵌入式软件)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2.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建、扩建1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机构,新建2个国家级、5个以上省级、10个市级研发机构。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到500家,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的单位达6家以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3家以上,进入全国软件行业百强企业的企业1家以上。
3. 信息化普及程度提高。到2012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为80,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65%以上,无线宽带覆盖率达60%左右。实现80%以上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4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
4. 结构优化取得成效。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先进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结构。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达到基本融合,现代信息服务业初具规模,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向高端产品发展,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