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2.注重发展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通过稳步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加快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电站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措施,能源结构得到改善。2007年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71.7万千瓦;30万千瓦等级及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的48%;抽水蓄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7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2.6%。农村沼气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10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300多处。
  3.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工业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组织实施十大节能工程,能源效率明显提高。200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18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7.84%。全省已建成脱硫设施的电厂装机容量316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56.5%,相应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注重开展植树造林。持续开展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2007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3580万亩,林木蓄积量8628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1.9%提高到20.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88.4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8.6%,对吸收二氧化碳发挥了重要作用。
  5.注重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1‰,自然增长率为5.0‰,计划生育率达到93%左右,连续多年保持了低生育水平。通过计划生育,到2007年山东省累计少出生人口5000多万人。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亿吨。
  6.注重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颁布实施了《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编制出台了《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一五”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山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火电、水泥、造纸等行业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为进一步增强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7.注重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先后开展了“山东气候研究”、“山东省风能资源普查评价”、“山东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化对华东地区耕作制度的影响研究”、“山东省警戒潮位线核定”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气候变化对山东省的影响与挑战
  山东是农业大省、海洋大省,位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带,气候变化造成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加,已经对农业、水资源、海岸带和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山东也是人口大省,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一)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省情。
  1.自然灾害频发。山东省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四季特征鲜明,温差较大。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42.3毫米,其中62%以上集中于夏季,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冬春降水稀少,春季降水仅占全年的10%— 14%,加上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强烈,往往造成春旱。由于境内冷暖气团活动频繁,气象灾害种类多、频次高、范围广,往往多灾并发,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 3%。
  2.生态环境脆弱。200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7%,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现有林地全部是人工林,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分别占41.7%和48.5%,林龄偏低,林相单一,林分稳定性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森林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尚有18个县(市、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0%。全省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6.7%,易受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等海洋灾害的影响。目前,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其中严重入侵面积1000平方公里。
  3.能源结构单一。山东省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459亿吨,占全国的3.25%,煤炭在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相当高的比重。2007年,全省生产一次能源14617万吨标准煤,占全国的7.0%,其中生产原煤14737万吨(10526万吨标准煤)、原油2793万吨(3990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国的5.8%和15.0%。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30596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原油消费量分别占80.0%和19.0%,平均每人年生活用能源150.55千克标准煤。
  4.人口数量众多。山东是人口大省,2007年全省常住总人口936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2位,人口密度达到596人/平方公里。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自然增长人口达到48万左右。同时,由于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流动为净迁入型,每年净流入人口达10万人左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