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五、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上一批资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制定出台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消耗定额、节约措施和考核办法。推广鲁北化工、西王集团等企业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园区活动。围绕“北带”开发,搞好北部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力争到2006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降到1.0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量低于150吨,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低到18公顷以下。全力实施生态市和“创模”工程。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突出抓好小清河流域和六河流域污染防控工作,大力实施城市重点污染源搬迁改造工程和工业燃煤锅炉脱硫工程。做到市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营,无棣、阳信、滨城滨北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惠民、滨州经济开发区、城南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年底前试运行。力争创建1-2家国家或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搞好项目的审批把关、建设监管、运营检查,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搞好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芦苇湿地恢复和植树造林工作,积极推进生态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
  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规范审批行为,推动非政府职能加快向中介机构和市场主体转移。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市属流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滨印集团、滨州毛纺织总公司、滨州一棉等企业改制。滨州活塞上半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鲁北化工、华纺股份争取年内制定出股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深化公用事业改革。加快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推进投资、财税、农村等各项改革。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完善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稽查制度和后评估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搞好市、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困难县乡的财政保障能力。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卫生体制等多项改革,全面落实农税减免政策,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重在独资,重在外资,主攻欧美,发展港台,拓展日韩、东南亚,重点搞好十大产业(链)集群、基础设施、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等领域的招商引资。推动69户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进行合资合作,境外上市。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扩大对外贸易。加快培育壮大电子元器件、轮毂、活塞、小型商务飞机等一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落实退税资金、银行贷款,鼓励重点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加强对中小进出口企业的扶持,迅速壮大进出口队伍,吸引国外企业来我市建设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形成以进促出、大进大出的良性循环。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