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快建设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应用受益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的公共实验室和一批区域性行业性的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富有活力、开放竞争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6.建立科学有效的自主创新评价体系。要坚持把创造社会财富、获得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进步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基础研究要突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人才培养;应用研究要突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集成水平,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应用前景;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突出培育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产品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市场占有率。
三、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
7.坚持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积极鼓励原始性创新,以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推动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大力加强集成创新,形成新型平板显示器、3G及4G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广播电视、微纳米制造技术与机械系统、新一代汽车等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优势资源集成度高的战略产品。建立引进重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技术引进工作的咨询和评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替代进口的产品。引进国外重大装备时实施单位要制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创新方案,明确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计划、目标和进度,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
8.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按照支柱和基础产业优先、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先的原则,围绕九大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在消费类电子、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与新医药、重大装备制造、先进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加强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社会领域的自主创新,促进和谐广东建设。
9.继续推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工作。按照有限目标、专项资助、社会招标、联合攻关的原则,推进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突破。健全省政府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选择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突破一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