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当前卫生防疫形势与对策报告的通知

  3、其他疾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地震灾害致使地质水质改变,出现新的地方病可能性大;灾后重建中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员多,艾滋病、性病、结核病、病毒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可能出现上升趋势,对人民群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防治任务艰巨。重建队伍来自各地,特别是四个对口支援省均来自北方,部分疾病南北流行菌毒株不同,如流感,北方流行优势毒株对当地群众普遍易感,极易造成流行;有的重建人员可能从国外回来或是来自国外专家队伍,已感染某种疾病在绵阳发病,可能造成流行,如疟疾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易在今年传播流行。

  (二)公共卫生隐患较多。

  1、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较大,存在发生介水疾病的危险。一是地质改变后,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破坏严重,部分场镇生活饮用水使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不能做到加盖、加锁;三是饮水保护、消毒制度不健全,无专人监管和消毒;四是送水管道简易,消毒设施和方法不能达到规定要求。今年1、2月,水质监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9.9%和16.8%,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消毒剂和微生物指标。

  2、食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危险。一是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和协管员制度仍不完善,农村乡镇食品卫生监管缺少人员;二是农村群体性聚餐频繁,卫生条件较差,群众卫生意识不强,仍存在吃凉菜、生熟不分、无冷藏设施等问题,监管较困难;三是灾后重建中建筑工地大量增加,群体性就餐人员增多、流动性大,工地食堂、帐篷餐饮店等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卫生许可条件,存在卫生设施缺乏、食品从业人员多数无健康证明、原料采购索证登记不全等问题,容易暴发食源性疾病。

  3、学校卫生条件差,容易暴发疾病。一是板房学校建设未通过预防性审查,导致板房学校住宿拥挤、通风不畅、厕所蹲位不够、垃圾敞放等问题;二是多数板房学校未按规定配备医疗保健人员,学校卫生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管和指导;三是学校晨检、缺勤追查、接种证查验和补种等工作不规范,导致传染病防治措施流于形式;四是学校食堂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较差,饮用水保护和消毒措施得不到规范实施。2008年,自制食品、餐饮具消毒效果,饮用水监测不合格率分别占15.32%、8.00%、21.74%,容易发生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

  4、环境卫生较差。灾后重建过程中,农村场镇和乡村较多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均未得到及时清理,存在“屋内鸡屎臭、门外垃圾厚”的现象。同时,安置点和人群聚集场所厕所条件简陋,部分厕所粪便堆积,无人进行清理和消毒,给“四害”孳生创造了条件。进入春夏季节后,容易发生病媒生物传染病。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