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农村改厕要与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农村沼气与农村改灶改圈改厕相结合,与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财政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因地制宜,整体推进,2007年全省农村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67.7万座,其中卫生改厕56万座(其中:南京3.0万座,无锡1.0万座,徐州10万座,常州4.0万座,苏州1.0万座,南通3.0万座,连云港2.5万座,淮安6.0万座,盐城5.0万座,扬州4.0万座,镇江5.0万座,泰州6.0万座,宿迁5.5万座),农村沼气改厕6万座,新(翻)建房配套改厕5.7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1%,新(翻)建房配套改厕率苏南地区力争达100%,苏中地区达90%,苏北地区要求≥80%。
2.进一步深化“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农村居民行为方式的整体改善。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6-2010年)”的有关要求,结合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启动省级“行动”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力争到2007年底建成1-2个省级示范县(市、区)。同时,在召开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场会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行动”工作分期分批开展督导评估活动,并对第一批获得全国“行动”示范区的射阳、江阴两县(市)进行省级复审。
3.以创建卫生镇村活动为重要抓手,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按照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洁”的要求,结合乡村道路、给排水、垃圾储运、生活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力争到2007年底新增国家级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3-5个,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既文明卫生又整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大农村安全卫生饮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居民饮水质量。按照全国爱卫会的要求,设立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点,组织实施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2007年力争完成40个县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任务,并根据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监测范围。
(二)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城市爱国卫生管理,逐步建立起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软件管理得到加强的城区爱国卫生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1.深化城市卫生创建活动,努力推进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单位爱国卫生组织的作用,结合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注重城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五小”行业的卫生管理,建立以明查指导为主,以暗访促进为辅,明暗结合的卫生城市督查机制和管理模式。力争到2007年底新增国家卫生城市2-3个,省级卫生城市1个。同时,按照卫生城市管理要求,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