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以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做优第一产业。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形式,促进粮食规模经营,落实粮食扶持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92.4万亩、粮食总产86.8万吨;全面实施现代农业“4231”产业培育发展计划,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新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新增省级以上生态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新增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0只、绿色食品10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二是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做强第二产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培育“四项计划”,组织实施“三个一百工程”(100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项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00亿元转型升级投资)和“五大专项”(装备制造业专项、生物医药专项、新能源专项、优势产业做强专项、传统产业优化专项),启动“新兴产业推进工程”,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实现高新化和品牌化,加快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300项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确保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鼓励优势企业抓住当前低成本扩张机遇,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千家成长、万家培育”工程,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引导织里童装、南浔木地板、德清生物医药、长兴绿色动力电池、安吉椅业等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三是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做大第三产业。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围绕做大做特休闲旅游业,突出抓好太湖度假区、南浔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等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景区景点改造提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完善功能,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旅游门票收入增长16%;围绕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湖州多媒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筹建湖州广电等文化企业集团;围绕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围绕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实施中心城市商贸业布局规划,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积极打造“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商贸集聚区”和“商品交易市场集聚区”以及“特色现代商贸功能区”;围绕统筹推进金融、信息、科技、房地产、中介和社区等服务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同时,落实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试点,结合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快发展。
  2.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切实抓好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深化大院名校合作,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国家认定的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加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造、运用、保护能力,争取专利授权量达到2500件以上。抢抓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走低、就业创业难度加大的时机,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争取引进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10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个,探索实施“南太湖特聘专家计划”,争取柔性引进院士10名。切实增强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加对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的有效投入,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入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科学分解节能降耗目标,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超过1.56吨标煤的投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落实企业购买节能设备和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积极推进“苕溪清水入湖”和“环湖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和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加强运行管理。广泛开展区域性生态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县(区)生态功能区规划。
  三、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1.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农村金融等改革,巩固扩大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二是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差别水价政策和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和土地优化配置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引进股份制银行,积极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开展多形式产权质押贷款等,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五是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继续做好永兴特钢和久立特材等在会待审企业的向上衔接、金洲管道等企业的上市材料申报、升华拜克等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作。积极推动交通投资、城建投资企业债券的申报发行工作。六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扩权强县改革。深入实施“123”行政服务创新计划,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