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07年江苏省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计划的通知

  5 样品制备
 
 茶叶样品在研钵中研磨成粉末;蔬菜、水果样品须擦净。
  6分析步骤
 
 6.1样品提取与浓缩:
  6.1.1水果、蔬菜样品
  将水果、蔬菜样品捣碎,用锥形瓶在千分之一天平上准确称取10g左右样品,准确加入20mL乙腈并盖上瓶塞,超声波提取10min,再向锥形瓶中加入2.5g氯化钠,继续超声波提取10min,取出静置2min,将提取液通过滤纸滤入25mL的比色管中,静置1min,准确吸取10mL上层溶液放入100mL的浓缩瓶里,在80℃水浴上用蒸汽加热,用氮气流吹干。加入1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解残留物。
  6.1.2茶叶样品
  将大米、小麦等粮食用粉碎机粉碎(茶叶样品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准确称取5g左右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准确加入20mL乙腈并盖上瓶塞,超声波提取20min,将提取液通过滤纸滤入25mL的具塞比色管中,静置2min,准确吸取10mL提取溶液放入100mL的浓缩瓶里,在80℃水浴上用蒸汽加热,用氮气流吹干。加入1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解残留物。
  6.2样品净化与浓缩
  6.2.1蔬菜、水果样品
  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凝胶层表面时,将样品溶液加到已准备好的凝胶层析柱上,并用25mL量筒接收洗脱液。在重力作用下,洗脱液的流速控制为30滴/分钟。再用1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清洗浓缩瓶,当柱上液面到达柱凝胶层表面时,将清洗液加到柱上。当柱上液面到达柱凝胶层表面时,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洗脱,如果流速太慢,可适当提高洗脱液的高度,增加柱压。将量筒接收的前22mL洗脱液弃去,再用另一25mL量筒继续接收19mL洗脱液,倒入浓缩瓶中,并放在吹氮装置上,水浴温度55℃,通氮气缓缓蒸发至干,用丙酮准确定容至2.0mL。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浓缩瓶中的溶液,并倒入气相色谱样品瓶中,用GC-NPD分析。
  6.2.2茶叶样品
  在凝胶层析柱净化完茶叶样品后,需要再用50mL乙酸乙酯/环己烷(1:1)洗脱柱中残留的干扰物,以免影响下一次样品的净化,其余操作步骤同6.2.1。
  6.3测定
  6.3.1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HP-5, 30m(length)´0.32mm(i.d)´0.25mm(film);载气(N2)流速:3.0mL/min,恒流方式;氢气(H2):4.0mL/min,空气流速:70mL/min;进样量1mL;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 ℃;柱温程序:柱温45℃,恒温1min以后以20℃/min的速率程序升温至140℃,再以13℃/min的速率程序升温至230℃,再以20℃/min的速率程序升温至250℃,恒温5min。
  6.3.2色谱分析
  采用自动进样器进样,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分别将35种农药的混合标准和样品净化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7.计算
 
 按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各农药的含量。

 
  

  公式:
  X-试样中某一农药的含量(mg/kg)
  A1-样液中某一农药的色谱峰面积
  A2-标准溶液中某一农药的色谱峰面积
  m-试样质量(g)
  c-标准溶液中某一农药的浓度(mg/mL)
  v-样液最后定容体积(mL)
  8.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9.色谱图

 
 附件二
2007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计划

  一、食源性疾病报告和哨点医院、社区人群主动监测
  (一)食源性疾病的报告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利用现有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监测系统”进行食物中毒个案资料的网络直报。同时按照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以书面形式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辖区内发生的重大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典型案例的详细调查报告,已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中毒因素检测及分析报告等,上报给省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
  (二)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主动监测
  1、监测目的
  探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法;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构成和发病动态;了解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和主要高危食物。
  2、监测内容与方法
  (1)哨点医院的选择
  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六个市,每个市选择有代表性的医院2所(市区和城郊结合部各1所)作为哨点医院,于每年的4-10月份对食源性疾病实行填写报告卡进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 病例监测与报告
  哨点医院应确定相关科室作为哨点科室。哨点科室的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要逐一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卡”(附表1),并报送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对“报告卡”进行审核,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报告卡中应包括实验室检测的内容。
  ② 实验室检测:哨点医院应尽可能对每份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及时采集足量的粪便或血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病原的种类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哨点医院检测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当地疾控中心负责检测。
  3、要求
  (1)由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负责对哨点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相关业务培训;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负责整个流程的质量控制。
  (2)上报时间:2007年11月10日前将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包括原始表格)及各市哨点医院总结分析材料电子版本,实验室分离菌株报送省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
  (三)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的主动监测
  1、监测目的
  掌握居民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频次,掌握引起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
  2、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地点
  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六个市,每个市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社区。
  (2)监测内容和方法见附件A。
  3、要求
  (1)由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负责对乡镇医院的医务人员及其社区调查人员进行填写调查表等方面的相关业务培训;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负责整个流程的质量控制。
  (2)上报时间:2007年11月10日前将调查表(包括原始表格)及总结分析材料电子版本报送省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联系人:戴月、袁宝君,Email:Delia0616@163.com ;jscdcybj@yahoo.com.cn。
  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一)监测点及监测内容
  选择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等市作为监测点。根据2006年监测结果的分析,对2007年监测内容进行了调整:
  1、对熟肉制品的种类进行了规定;
  2、生食水产品中增加了腌制动物性水产品,由指定的监测点进行检验;
  3、面米食品中增加方便面(非油炸),由指定的监测点进行检验;
  4、增加了对婴儿配方粉中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监测;
  5、增加了生奶与奶酪中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
  6、对各类食品监测的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监测的食品种类、数量及微生物检验项目见附件B。
  (二)采样原则
  1、每个监测点135份样品,按要求填报采样登记表;
  2、生肉类:以当地食品超市(居民主要购买点)为主,少量采自农贸批发点;
  3、动物性水产品:结合当地特点,适当分配海产品和谈水产品的样品数量;
  4、熟肉制品:以超市非定型包装、餐饮业自制制品为主,适当采集不同类型的包装制品;
  5、蔬菜沙拉:采样地点以餐饮业为主。同一份样品,分别采集蔬菜和沙拉酱进行检测。即一份采样可出两份样品结果,以发现沙拉中危害的来源;蔬菜以香菜、黄瓜、西红柿等生食蔬菜为主。
  6、面米食品:根据南北方特点,在超市集中采集当地生产、加工的品牌产品;无论速冻的生制(需烹调加工)、熟制样品,均按“荤馅、素馅、糖馅、无馅”4个类别进行登记;方便面的种类以非油炸为主。
  7、非发酵豆制品:在超市集中采样完成。
  8、婴儿配方粉:采集至少10个品牌(包括本地)、不同批次的产品。
  9、生奶和奶酪:生奶样品(牛、羊)的采集应结合当地特点,以养殖场为主;奶酪以餐饮业自制品为主,适当采集不同类型的包装制品。
  (三)结果报告
  1、食物中毒个案资料,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络(www.chinafoodsafety.net)直报。
  2、2007年10月15日前,各监测点按照要求提交Excel电子版表格,包括采样登记表、监测样品统计表、分离菌株登记表、致病菌定量分析结果(各类食品的采样登记表、报告表及微生物检验方法等统一按《2007年度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执行(另发))。同时,将分离致病菌菌株送省疾控中心。
  3、各地区发生可疑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特别是发生重大食物中毒时,要在报告上级、妥善就地处理的同时,尽可能采集食物中毒剩余食品样品分离中毒菌株,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人:戴建华、乔昕, EmaiL :jscdcqx@126.com。
  附件:A 社区人群监测方案;
  B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食品的种类、数量明细表。

  附件A:
社区人群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掌握居民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频次,掌握引起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