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场个体防护的概念、防护原则与防护装置;各种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的概念、特点、原则与方法;现场医疗急救的装备原则、标准和使用方法。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内处理的特点、方法与技术。
2.应熟悉内容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方法。
(2)生物安全的概念、原则与基本要求。
(3)卫生应急中公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特点与干预策略。
3.应了解内容
(1)国内外卫生应急医疗救援方法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与技能。
4.参考学时:总学时12,其中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说明:此项内容可采用边授课边实习操作的方式。
(三)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理
1.应掌握内容
(1)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流程。
(2)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各类常见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4)核和放射突发事件的概念、应急处理程序、现场医疗救援的原则、应急防护措施。
(5)灾害事件的概念、特点、分类;各类灾害事故中的主要伤病类型、医疗救援原则和主要方法、技术。
(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医疗处理原则和病因分析。
(7)恐怖袭击事件的概念、分类、特点与医疗救治原则。
(8)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等的概念、特点和医疗处理原则;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
2.应熟悉内容
(1)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中毒事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防控要点。
(2)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常见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常见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的特点、原则与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3.应了解内容
(1)全国、全省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3)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典型案例。
4.参考学时:总学时12,其中理论授课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说明:此项培训可采用单元式教学方法,可设计4个培训单元: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如传染病、中毒、灾难),开展实战模拟培训,每教学单元3学时,包括1小时理论讲授和2小时实战演练;第4个单元的培训内容为其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授课。
附件4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卫生监督)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增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卫生监督)成员的应急意识和科学应对、依法应对意识,掌握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应急工作中违法案例的调查、取证和处理方法与技能,提高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监督执法水平,达到卫生应急工作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对象
卫生监督机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形式。
(二)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授课为主,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预案演练等方式。
(三)学时安排。3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
1.应掌握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卫生应急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与内容;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职责;我国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构成、作用和意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适用条款及其在卫生应急监督执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