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平政〔2009〕3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据此安排好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并认真抓好落实。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新一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应对危机、共克时艰,抢抓机遇、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起始之年。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坚定信心,把握要求,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着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改委另行下达。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五日
平顶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坚持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关键环节上强化措施,“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开放,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实现了和谐进步。
规模、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达到21998元,比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到62.5亿元和10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和2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12.8亿元和442.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74.6亿元和36.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全面发展。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94.2万吨,比上年增加4.8万吨,亩均单产318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13个,奶牛发展到6.67万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家。实施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重大项目,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宽厚钢、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不断壮大。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煤炭、发电量、钢材、水泥、烧碱等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730万吨、187.4亿度、277.1万吨、895万吨和27.9万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百万伏特高压开关设备研制成功并顺利投用,平煤神马集团年产500吨级芳纶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瓦斯抽采-发电-热害治理关键技术获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9家;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1.6亿元,增长14.8%。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7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7%;旅游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65%。
投资、消费和出口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城镇以上投资3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9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2%。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改扩建、平高集团超高压组合电器本地化、二广高速平顶山段、燕山水库等20个项目建成投运;鲁阳发电公司一期2×100万千瓦机组、平煤神马集团双30万吨氯碱、叶舞高速平顶山段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孟宝铁路复线、北汝河治理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7公里、在建电厂规模200万千瓦、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万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外贸进出口总额7亿多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出口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9%。
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围绕“双创”目标,加强新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城建项目相继建成,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园林绿化、城中村改造等工程顺利推进。新建游园绿地89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1㎡;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建筑面积37.7万㎡,新建道路7.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9.2万㎡。城镇化率达到40.2%,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6个县(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8.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6.3%,10个县(市)、区均超过2.5亿元。平叶、平宝、平鲁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区等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展开,舞钢市城乡一体化试点进展顺利。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建立完善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综合运用规划指导、产业政策、价格等手段,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行了重点监管,支持9个节能重大工程建设。继续深化燃煤企业、炼焦行业治理,完成了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改造,实施了13家焦化企业消烟除尘、化产回收改造。加强对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县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全部建成投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9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型墙材产能达到34亿标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85%;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4天,比上年增加21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2.72万吨和14.15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2%和0.1%。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3.7万亩,创建1个省级林业生态县、20个市级林业生态乡和300个林业生态村。
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完成了市燃气总公司等15家国有企业改制,改制面达94%。平煤集团、神马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了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市商业银行正式挂牌,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水管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10项,压缩承诺时限157项。农村综合、文化、投资、财税、交通、价格、公用事业等改革深入推进。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贷款金额191.5亿元,落实资金130亿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成功举办了’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和中原鲁山大佛开光法会等重大活动。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亿美元,增长37.6%;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75亿元,增长96.1%。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3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0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9.1%和11.2%,“十大实事”全部落实,全年落实各项惠农补贴3.8亿元,比上年增加1倍多。选派106名教师到农村支教,加大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力度,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成6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充实了240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选派190名优秀医师支持95个乡(镇)卫生院,改造了4所县级医院,完成了9所乡(镇)卫生院、263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县、乡计生服务站建设,为29所贫困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医疗设备,新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6.9万㎡、竣工13.9万㎡,新建廉租住房2万m2,平煤神马集团190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工。新增农村沼气3.5万户。改造农村公路943公里。盲点村和井井通电工程全部完成。13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595个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4个村农民健身工程和510个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升级工程顺利完工。销售各种家电下乡指定产品近4万台。建成农村便民超市531家。人口自然增长率5.2‰。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3.3%。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2万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7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03元,城市、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到126元和52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9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新建、改建的65所敬老院全部完工,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2%。全年5.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