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法的实施成本,即法律制度的实施所需的执法人力、财力和物力情况;
  (二)立法的社会成本,即社会为遵守法律规定而付出的成本;
  (三)立法的效益,即执行法规可能产生的效益、谁受益以及法规产生的净效益预测等;
  (四)与成本效益分析有关的其他内容。
  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而起草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可以不作立法效益成本分析。
  第二十条 起草单位应当撰写起草说明,内容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法的依据、起草过程、主要内容、重要条款的说明、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送审稿中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在起草说明中就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作出说明。
  第二十一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应当由起草单位的法制机构审核,经起草单位有关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送审稿,并由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几个单位共同起草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送审稿,应当由该几个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第二十二条 起草单位向省人民政府报送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提请审查的请示;
  (二)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正文及其电子文本;
  (三)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说明及其电子文本;
  (四)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主要不同意见;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的,应当附有听证会、论证会记录;
  (五)有关法律依据;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不符合前条规定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要求起草单位在15日内补充相关材料。
  起草单位未按要求补充相关材料或者起草工作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将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退回起草单位。
第四章 审查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地方性法规送审稿和政府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和修改。审查的主要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