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积极跟踪市场需求,抓住新的消费热点,实施重点示范工程,不断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
  (一)社区服务业连锁经营工程。在陪护、养老、保健、清洁、代购、洗染熨烫、维修、美容、喜庆、殡葬、社区医疗等行业,培育专业性与综合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服务。
  (二)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工程。整合体育设施资源,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各种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三)汽车服务业培育工程。着力发展和规范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和租赁市场,完善汽车维修、配件供应和信息咨询服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市区停车场所,发展汽车俱乐部。
  (四)教育培训业拓展工程。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外语培训、计算机培训、会计法律考试培训,激活教育培训需求。
  (五)家装家饰规范提升工程。着力培育设计先进时尚、施工质量高、健康环保的专业化服务企业,整合家装、家居产业链。
  (六)租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汽车、农机具、工程机械、生产设备、体育健身器材、婚丧用品等租赁经营,搞活租赁市场。
  (七)农村信息化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信息服务站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八)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工程。重点发展跨地区就业培训服务,加强劳务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培育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机制。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服务业的不同行业特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改革,打破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和行业垄断的局面,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大现有服务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业的要求,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服务性辅业分离出来,独立经营运作;三是加快推进服务性事业单位的企业改革,使之成为自主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四是通过政策引导,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创立新的服务企业。
  (二)加大投入,建立服务业发展的资金引导机制。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开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市级设立政府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为上年度全市GDP的万分之一,主要用于对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扶持市里确定的重点服务业企业集团、服务名牌企业和列入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聚集区、重点项目,对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区进行奖励。二是各县区按上年度本县区GDP的万分之二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三是围绕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新兴行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组织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实施好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同时,每年策划论证5-10个新建项目,列入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市里优先向国家和省争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从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四是银行要增加对服务业发展的信贷支持,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五是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吸引外资、民资、银行等社会各类资本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业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行业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能和权限,彻底解决多个部门都管都不管、职能交叉扯皮的现象。整合各项职能和资源,制定统一执法、联合执法的具体办法,实行统一执法,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投诉处罚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推广和实施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推行规范化服务。使服务业在行业标准、业务范围、价格管理和社会监督等方面有章可循,增强实施政策措施的约束力。全面推广服务业价格听证制度,规范服务业消费行为。建立服务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监测体系,创造优质、安全的消费场所,提升消费质量和扩大数量。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分行业统计评估,收费的项目和标准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重复收费、高标准、超标准收费,降低各项收费占同期税额的比重,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四是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要适应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标准化的客观要求,积极引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评比、监督等相关配套措施,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四)重视人才,建立服务业发展的队伍支撑机制。完善服务业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社会急需的现代化服务业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利用我市现有的职教资源,积极培育信息服务、旅游保险、各类中介服务与管理等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二是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三是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四是妥善解决引进人才和进城人口在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降低城市进入门槛,促进人员跨市流动和城乡双向流动。对从事服务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政府部门所属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为其提供劳动保障、人事代理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