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培训业。优化教育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改善城区中小学布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建立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到2010年,县区直以上学校和30%的幼儿园、20%的小学、60%的初中、90%的乡镇成教中心,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二是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规范化和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力争有4-6所普通高中跨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行列;三是加快高等院校建设。重点加强菏泽学院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到2010年,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在校生达2万人,各类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生达到2万人。同时,积极开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将现有的14个本科专业扩展到51个,重点搞好煤炭开发、化学工程、机械电子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建设,力争有5个专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通过联合办学,建成1-2个本科专业,为实现升入医学院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搬迁新建任务,在校生达到8000人;菏泽家政学院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设家政服务、助产、护理、老年人康复与管理、社区康复等五个专业,迅速膨胀规模。到2010年,在校生达到10000人,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服务品牌;四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加快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培训急需人才,把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菏泽天使家政培训基地、牡丹区劳动就业培训基地、定陶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成武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单县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巨野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郓城人力资源市场、鄄城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东明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曹县职业教育中心等建设。建成2-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达到2万人,年培训人员3万人。搞好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发展幼儿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教育。
(六)金融保险业。以提高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服务水平为重点,以融资形式多样化和使用手段现代化为方向,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完善网络建设,优化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十一五”期间,争取多家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转化,初步形成区域金融中心。鼓励发展信托、典当、租赁等融资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主体。大力拓展信贷业务品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开展个人金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降低金融风险,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为重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继续发展助学贷款,满足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积极开展个人帐户结算业务,鼓励持卡消费。积极培育投融资中介机构,鼓励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培育和壮大保险市场。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改善保险结构,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保险资本,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大力发展经纪、代理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项目,不断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切实抓好法定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险种,维护社会稳定。
(七)房地产业。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为重点,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机制,严格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搞活发展二级市场。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和代理服务,推动二手房交易市场发展。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为重点,扩大普通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规模,连片开发精品小区,合理调控房价。挖掘细分市场,提供不同层次的住宅产品,引导消费。调节开发用地的供应,保持住宅价格相对平稳。降低交易成本、规范交易行为,促进住宅市场的充分发育,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建立物业管理体制,扶持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和面向市场的物业管理企业,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素质,强化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创建一批“优质服务样板小区”。
(八)为农服务业。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技术市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良种繁育服务、植保服务、农机服务。支持农产品市场的检测检疫、信息网络、保鲜冷藏、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设施建设。在农产品集中生产基地建设专业批发、仓储加工基地,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从事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形成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和销售“一条龙”服务的销售网络,培育粮食、棉花、蔬菜、果品及肉、禽、蛋等特色“农”字号名牌产品。引导和鼓励供销企业开拓农村市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农产品进超市”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围绕“天使家政、天香园艺、天将保安、天巧焊接”等四大劳务品牌,建立和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信息网络、劳务市场、技能培训和依法保障的服务机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满足农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九)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要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功能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干线传输网建设为重点,促进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的融合,加快宽带接入建设,城区基本实现光纤到路边、到小区、到大楼,农村逐步实现光纤到行政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二是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就业、社保、教育、金融、商贸、交通、旅游、科技、文化、卫生、工商等以便民利民和方便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增值服务,拓展增值服务领域;三是加强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和综合性服务的能力。结合我市制造业的特点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依托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再造和重构生产流程,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家庭上网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企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广泛应用互联网开展政务信息发布、行政审批、行政管理、税收征收等政务活动,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