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多元投入、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围绕落实“一个理念”、明确“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不断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推进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个理念”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服务业发展全局。服务业的发展要建立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既注重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两个目标”是:
---服务业发展要以提高服务业竞争力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开拓服务市场,不断增强服务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服务业发展要以增加就业为目标。一方面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劳务密集型行业,一方面优化服务业创业环境,营造服务业创业氛围,鼓励自主创业。“三个原则”是:
---二三产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的原则。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要紧紧抓住当前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服务业发展,使二三产业协调并进、联动发展。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服务业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好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使两种力量、两种手段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合力推进,走资金筹措多元化、建设主体企业化、资源利用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不忘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重点”是: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六大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中介、技术服务业为平台,以金融服务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金融保险、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市群众独特的即期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改造提升、繁荣发展传统餐饮业,鼓励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兴办文体娱乐产业,使餐饮文体娱乐业遍地开花、迅速火爆起来。同时,积极发展物业管理、搬家、装修、家政、医疗、保健、托老托幼、教育培训等服务产业,拓展消费空间。
---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围绕把我市建设成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的目标,本着“做专、做大、做强”的原则,突出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努力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向县乡辐射覆盖全市并向周边地区延伸的营销网络。
---拓展振兴文化旅游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积极挖掘牡丹、水浒、武术、戏曲、书画、平原森林等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社会多元投资搞好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力打造“一城三乡一生态”旅游品牌,力争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努力打造菏泽文化品牌,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和经济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使科技文化知识生发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五项措施”是:
---加强规划指导,引导服务业有序发展。发展服务业必须与工业相匹配、与城市化步伐相一致,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内高点定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注重与国家产业规划和政策措施的衔接,统筹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业整体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系统运作效率,努力形成资源有效整合、功能互补互动、个性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加大有效投入,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财政引导资金主要投向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骨干项目和社会事业上。运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发展。大力吸引外资和社会投入,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劳务等要素参与服务业。
---加快人才建设,支撑服务业创新发展。从我市服务业发展需要出发,努力造就一大批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通过短期服务、项目引进、技术入股、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选择地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服务业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