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十一)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
(十二)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十三)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
(十四)需经安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应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
(十五)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十六)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十七)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十八)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十九)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十)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
(二十一)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二十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向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监控、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准确、完整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救援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改制、破产、收购、兼并、整合、重组等产权变动期间,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要保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并在转让协议中有明确的约定。
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后果。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与其营业执照、资质有关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要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资质进行审查,并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督促租赁单位建立健全分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上述承包、租赁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发包或者出租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章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